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推荐7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不少人在制定教案时,常常忽视了评估环节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操作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在动手中更好地掌握技能,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推荐7篇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手,用印画的方法印出手印。

2、创造性地印画不同的手形,体验小手变变变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幼儿印画时画面易脏,要着重辅导。

2、幼儿印画时手容易移位。

活动准备:

绘画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丰富相关经验,幼儿活动材料纸及水粉颜料和调色盘

活动过程:

一、小手变魔术。

1、我们有一双能干的手,你的小手会干什么呢?老师的手还会变魔术,边念儿歌,边用双手造形: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变呀变呀变,变成……

2、引导幼儿观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变成了什么,像什么。(山、树枝、仙人掌、花等)

3、师幼共同游戏,体会用手造形的多种可能。

二、印一印小手的魔术。

1、引导幼儿讨论:怎么样把小手变的魔术印下来?

2、教师示范印画的方法:想好印什么造型,把手蘸上自己喜欢的颜料印在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印画时放在纸上的手不能随意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小手变换出不同的造形。

三、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印的小手魔术。

?小手印的快乐》教学背景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吧!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篇2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简单了解妇女节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2.加深对劳动女性的尊敬和热爱的情感。

准备:

1.挂历一本、红花数朵(幼儿小组活动制作)。

2.请幼儿向妈妈、奶奶等了解她们工作的情况及做出的贡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

活动与指导:

1.出示挂历,翻到3月8日,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字是红色的?这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

2.讲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来历,让幼儿简单知道,从前人们看不起妇女,即使她们参加劳动、干了很多活,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她们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在1909年的3月8日,也就是90年前的这个日子,劳动妇女联合起来,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游行,争取到了公平。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就把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劳动节。

3.讲解什么是劳动妇女,请幼儿议论一下谁来过这个节日?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妈妈、奶奶、阿姨、幼儿园的老师、园长、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劳动妇女都要过这个节,因为她们对社会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请幼儿夸夸自己了解的身边的女性(妈妈、奶奶、老师等),说说她们在工作岗位做出的贡献。

5.在教师的倡议下,引导幼儿给节日的女同志送花表示祝贺。

6.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各部门,给园长、炊事员、老师送花表示祝贺,感谢她们为小朋友做出的劳动。

7.晚离园带上礼物给过节的妈妈、奶奶等。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篇3

教学理论依据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理论中指出: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响。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次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其创设大胆猜想、自由表达的语言环境及寓教于乐的情境式游戏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感受儿歌的优美语言和意境。

实施策略 策略一:启发引导、主动学习: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表述,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策略二:大小图片、理解梳理:自制绘本中采用大图片与小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大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小图帮助幼儿梳理并熟悉诗歌内容。

策略三:插入音乐、情感渲染:在朗诵、游戏、仿编时选用合适的音乐会使儿歌的意境更美、情感更浓,更便于幼儿理解、接受、记忆儿歌内容。

策略四:创设情境、尝试仿编:“帮朋友找梦”的游戏,让幼儿在自由表达与帮助朋友的环节中不仅能感受到仿编儿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2、学习朗诵并运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活动准备 1.自制绘本《梦》、音乐

2.水果、蔬菜、小动物等图片若干,自制小屏风。

活动重点 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活动难点 运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你们做过梦吗?”(……)

“有四位小客人也爱做梦,让我们一起听听。”

基本部分 (1)学习诗歌《梦》,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自制绘本《梦》,理解诗歌内容。

第一幅图:师:这是谁?小草在干什么?小草爱做梦,她梦到了什么呢?小草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

小结: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第二幅图:师:小花爱做梦,它梦到了什么?小花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小结: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第三幅图:师:白云爱做梦,它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

小结: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第四幅图:师:小朋友爱做梦,她的梦可能是什么颜色?

小结:(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2)回顾诗歌内容,帮助记忆。

师:刚才都是谁爱做梦?(出示“第五幅图片”诗歌中的形象全部呈现在一幅画面中)

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呈现完整儿歌的内容。

(3)幼儿欣赏教师朗诵诗歌《梦》。(播放背景音乐)

师: 《梦》 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

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

白云爱做梦,梦是蓝蓝的;

小朋友爱做梦,梦是彩色的。

师:听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觉?让我们也用甜甜的、美美的声音来试一试!

(4)幼儿完整朗诵诗歌1―2遍(根据幼儿掌握情况及时调整)。

3、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1)通过“帮朋友找梦”的情境游戏,让每位幼儿成为仿编者。

(2)每位幼儿选择一位“朋友”猜测其梦的颜色,尝试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仿编。教师进行个别或小组的巡回指导。(

(3)送“朋友”进梦乡。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将手中的“朋友”送入 “梦乡”。

(4)伴随着好听的音乐,幼儿串联仿编儿歌并集体朗诵。

4、结束部分 伴随音乐进入彩色梦境。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熟悉各种qq表情,初步了解qq表情在网络交往中的运用。

2. 根据情景选择适合的qq表情,了解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

3. 在游戏中体验、表达各种情感,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自制历险图人手一张。

2. 若干qq表情。

3.每组一份qq表情(里面有各种表情贴纸)

活动过程:

(一)通过qq聊天,激发兴趣。

通过在线qq聊天,初步了解qq表情在网络交往中的运用。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有没有听过这种声音吗?你们知道这种什么是代表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qq和电话一样都是用来和别人说话、聊天的。

(二)播放flash动画,引出

1.根据flash动画,进行猜表情活动。

播放第一段动画,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qq表情。(掉到洞里会是什么表情?)请2-3名幼儿来学一学,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有这种表情?

(环节简析:qq表情既动态又夸张可爱,非常迎合幼儿的"口味"。让幼儿根据情景猜测、选择qq表情这个环节能给幼儿带来"玩"的感觉,还能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引发他们体验、表达各种情感。同时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表情,巩固惊讶、恐惧这两个表情)

2.通过flash动画感知qq表情的趣味性播放第二段动画,根据所播放的动画,讲述故事内容。有一只小猴子爬到树→要去摘苹果吃→因为吃了太多的苹果呕吐了)师:这里可以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示,请你来贴一贴。

(环节简析:让幼儿根据动画讲述故事内容比前一环节更加富有难度,提升了幼儿的已有水平。好玩、生动的情节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根据flash动画,猜测故事。(惊恐→看到大灰狼)播放第三段动画,根据qq表情的变化,创编故事。

师:请你观察动画,如果是你看到了大灰狼,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你看到大灰狼之后你会做什么呢?(小组讨论)(环节简析:根据qq表情的变化,猜测、创编故事比前二个环节增加了难度,既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

4.运用flash动画,引出各种qq表情(qq大转盘)播放第四段动画,让幼儿感知qq表情的多样性。

(环节简析:这样的结尾很快乐,还能给幼儿展现出更多的'qq表情,同时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三)自制qq表情历险图

1.教师介绍要求

(1)幼儿集体观看大历险图,发现问题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看一看,你发现了有哪几个困难?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玩大历险,请你从大历险的图上选取一条路线来走。

(2)面对这些困难,qq的表情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师:遇到你自己选择的困难,想一想解决的办法。你的qq表情是怎样变化的?为你的历险图编一个好听的故事。

2.小朋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简析:本次自制表情历险图是活动的高潮,也是巩固环节。让孩子们在玩一玩中体验到qq表情的多变性,从而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应该怎样表达)

(四)结束活动

协助小朋友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父亲节是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技能目标:亲手为父亲做一份礼物。

情感目标:懂得爱亲人,懂得感恩父母。

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向父亲表达爱的各种方式例如制作礼物或者是回家倒一杯水等等。

难点:幼儿学会感恩父母,在家里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述法

学法:欣赏法、讲述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问题:你们知道6月份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是有关爸爸的,有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节日么?

(2)教师讲解父亲节的时间,并且让幼儿回想自己有没有在那一天为爸爸送个小礼物或者对爸爸说声“我爱您”。

(3)在部分幼儿回答后,像幼儿展示院所内亲子活动拍的亲子照片,让幼儿们充分感受父爱的温暖。

(4)让幼儿与听同伴分享与爸爸一起做过的最开心的事。

(5)回家为爸爸做一件事,并且对他说一句“我爱您”。

教学反思

?幼儿园课程论》中指出幼儿园中的社会领域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学会爱家人,朋友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利用父亲节这个,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对亲人的爱和感恩,记住父亲节这样的特殊的节日,向父亲表达爱意。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篇6

设计意图:

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近阶段又是春季感冒多发期,幼儿园吃药的小朋友人数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有些幼儿看见别人吃药也会觉得很好玩也有的幼儿感觉到老师喂药是和老师一次亲近的机会,因此出现有的小朋友在不感冒时也拿一些药来吃。针对这些事件,我觉得有必要让幼儿了解一些药品的常识和吃药的安全,以此来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把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我设计了这个《吃药安全》的安全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随便吃药的危险性,懂得生病时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服药,不可多服或误服,了解多服或误服的危害性。

2、分享制作小药箱的快乐。

3、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收集社会上因吃错药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实例。

2、制作小药箱的材料:纸,固体胶,剪刀,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教师:“春天来了,天气一会热,一会冷,我们很多小朋友都感冒生病了,看看我们的小药箱里都放着各种各样的药品。这些药呢,都是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拿来给老师的,然后老师帮小朋友们做好服药记录,饭后给小朋友按量服用,这样小朋友就不会吃错药了,可是有一个名叫牛牛的小朋友,他却乱吃药,下面就让老师给小朋友们牛牛乱吃药的故事。

二、教师讲述实例,引导幼儿分析实例

1、教师讲述实例:牛牛一个人在家,突然肚子不舒服,他打开家里的小药箱,看到了一种妈妈曾经给他吃过的药,牛牛想:上次感冒时妈妈就是给我吃这样的药,病就好了,现在,我把这个药吃下去,肚子就会舒服的,牛牛拿起药想吃。

2、幼儿讨论:牛牛能吃这种药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吃药必须在大人的看护下吃药

(2)因为病情不一样,上次是感冒,这次是肚子不舒服

(3)吃下去会中毒的。

小结:药物种类很多,每一种药都有不同的用法来治疗一个病。但不能乱吃药、乱用药,用错了药、吃错了药,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麻烦,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3、如果你是牛牛,你会怎么办?

(1)打电话给爸爸妈妈。

(2)叫邻居的叔叔阿姨带你去医院。

(3)打1204、

三、教师讲述乱吃药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实例

1、讨论:生病吃药时要注意些什么?(要听医生的画,吃药时要有大人帮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药、自己吃药)

2、请幼儿当医生,说说怎样吃药才安全?

四、制作小药箱

教学反思:

一开始先让幼儿听了两例发生在人们生活周围的实例来提醒幼儿,首先让幼儿意识到吃错药的危险性。然后发生这类事情的处理方法及如何有效避免。

中班幼儿基本上了解生病要吃药的常识。本节课的关键就是指导幼儿如何正确的吃药,因为幼儿还不能看懂说明书之类的,所以教导他们一定要在医生或者大人的监督下才能用药。

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回答都很正确。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篇7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准备:

贴绒卡片:小圆片7个,三角形8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小圆片7个,贴成一行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再出示三角形7个,一一对应地贴在小圆片下面,让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启发幼儿比较两组图形的多少,说出圆片和三角形片一样多,都是7个。

2.出示1个三角形片,添在7个三角形后面,让幼儿点数,三角形有几个,说出7添上1是8。将8个三角形和7个圆形比较,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比圆形多1,圆形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3.教师敲铃鼓,第一次敲7下,第2次敲8下,问幼儿两次各敲了多少下,哪一次敲得多些?多几?哪一次少些?少几?

4.让幼儿根据数字8,画出自己熟悉的8个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圆圈涂色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圆圈涂色

有益的学习经验:

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字的顺序,理解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边是1―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7个圆圈,数字1―7从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数字1―7的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给幼儿发卡片,让幼儿按每行左边的数字将右边的'小圆圈涂上颜色,涂完后,与幼儿一起小结:按顺序排列的数,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让幼儿把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后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卡。

仔细观察数卡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小狗骨头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小狗骨头吃

有益的学习经验:

1. 理解9、10之间的关系,知道9比10少1,10比9多1。

2. 从许多物体中找出1-10个物体并根据数字的大小由小到大将数卡排序。

2.准备:

1.贴绒卡片,狗9只,骨头10根。

2.每个幼儿1―10的数字卡片、实物卡片各一套。

活动与指导:

1.出示9只狗的卡片,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小狗排成队要出去找骨头吃,数数小狗有几只?让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教师出示9根骨头的卡片,告诉幼儿:小狗找到骨头了,请1个幼儿上前来给小狗分骨头。问幼儿每只小狗是不是能分到1根骨头,指导幼儿将骨头一一对应放在小狗下面,数数骨头有几根,说出小狗和骨头一样多,1只小狗l根骨头。

3.教师再出示1根骨头,放在一行骨头的末尾,让幼儿说出骨头共有几根,将数卡10贴在旁边,比较小狗和骨头的数量,骨头多些,9比10少1,10比9 多1。

4.发给幼儿数卡和实物卡,让幼儿将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实物卡,摆在每张数卡两边,然后将他们按数字大小由小到大排队。

5.指导幼儿做练习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知道9添上1是10。

(2)让幼儿按群数数,说出总数:花生、蚕豆、豆芽都是10。

(3)首先让幼儿理解1只青蛙吃1条虫,10只青蛙要有10条虫,数数青蛙和虫各有多少,比较青蛙与小虫的数量,小虫少几就添画几。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春天的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语言水的教案推荐5篇

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案推荐5篇

过春节的幼儿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鼓的教案推荐6篇

春天里的幼儿园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的绘本教案推荐8篇

幼儿园关于伞的科学教案推荐6篇

幼儿园大班树的教案推荐5篇

幼儿园中班关于布的教案推荐6篇

和纸有关的幼儿教案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