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传达知识点,教案中的讨论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的机会,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纸的游戏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纸的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综合发展幼儿头脑灵活性、动作的协调性,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品质。
2、通过活动,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报纸若干、小圆球若干、胶带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在音乐的情境和节奏下,教师引导幼儿做走、跑等准备动作,活跃活动的气氛。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报纸不同的玩法。
把本班幼儿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发报纸若干,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励幼儿思考报纸的玩法,教师来回巡视,做及时的指导,纠正。发现好的及时鼓励,使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玩法,尝试别人的玩法,体验游戏的乐趣。
老师:报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纸,除了阅读,增长知识外,它还是一个很好的玩具,小朋友你们想想,报纸能怎样玩呢?
通过幼儿的集体思维和个别创新,发现了报纸有很多不同的玩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报纸团成团,在地上滚
这个游戏可以两个幼儿一起玩,也可以多个幼儿一起玩。
(2)撑起报纸四个角,把小球放在上面滚动
这个游戏必须是多个幼儿一起合作才能完成,每个幼儿必须有积极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才能顺利的完成游戏。
(3)折叠报纸,变成自己喜欢的模型
这个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用报纸去折叠和拼撕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而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很专注,很有成就感。
(4)把报纸卷成小棍,扮孙悟空做搏打游戏
这个游戏很新颖,独特。吸引了很多幼儿的注意力,特别是小男孩非常的`喜欢,争相效仿,参与到游戏中来。
3、大家一起做游戏。
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以上四个游戏,把幼儿重新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游戏竞赛。
幼儿在游戏中,自主的参与意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游戏热烈而有序,有而在游戏中获得了满足与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创新,再大胆的尝试中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并通过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集体合作的快乐和满足,并能在活动中增强信心,强化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纸的游戏教案篇2
游戏目标:
1、训练幼儿思维独创性和丰富的想像力。
2、让幼儿对常见动物的生活场所有基本了解。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1、准备绘画纸、画笔、各种动物的名称字卡(没有图的卡片)。
2、布置好动物园场地(可在地上标出树、草地、池塘、山等)。
游戏过程: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面对面坐好。
2、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画纸、画笔和一张动物的名称卡(要求幼儿只能自己看到卡片)。
3、幼儿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动物名称在画纸上画出动物形象。
4、画好后让对面的小朋友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动物。如果小朋友说对了,则该幼儿可以到布置好的动物园把画纸放到动物平时的生活场所上;如果对面的小朋友没有猜对,则该幼儿要重新完成绘画。
5、最先进入动物园并正确找到动物生活场所的小朋友获胜。
备注:
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情况适当指导绘画。
纸的游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合拍地模仿老鼠走路,学习用不同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逗“猫”的得意样子。
3.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不同方向躲闪。
活动重点:
在“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老鼠”按乐句向“猫”的相反方向躲闪。
活动难点:
能控制好自身动作,较好地表现出老鼠“躲闪”和“逗猫”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通过录像和图片,使幼儿认识老鼠和猫的'外形及动作特征。活动前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
2.物质准备:录音机1台,音乐磁带2盒(完整与分段的音乐各1盒)。猫的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听音乐模仿老鼠走路进入活动室。
2.倾听教师讲述“老鼠逗猫”的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情节。
故事情节:
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猫捉老鼠、老鼠躲闪并戏弄和取笑猫、猫垂头丧气地走了→老鼠回家
二、展开
(一)随着a段音乐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用身体动作表现出老鼠外形特征和“出洞找食吃”的样子。
1. 引子(老鼠出洞)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外形特征和“老鼠出洞”时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出洞时伸出头左右探望动静”的样子。
2.a段(找食吃)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老鼠鬼鬼祟祟找食吃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3.间奏(辩听猫的声音)
(1)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猫来了,老鼠停住,仔细辩听声音的”样子。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4.随a段音乐幼儿完整表演“老鼠出洞、找食吃、辩听猫的声音”的样子。
(1)教师哼唱音乐,幼儿按音乐节奏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合拍且脚步轻巧。
(2)幼儿听音乐表演,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动作和神态。
(二)根据故事情节随着b段音乐创编表演“老鼠躲闪”及“逗猫”的动作。
1.随教师语言提示,练习小碎步来回躲闪。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带领下,听教师哼唱b段音乐,按照乐句用小碎步做躲闪动作,注意找空地方且控制速度,不与同伴碰撞。
3. 在教师扮演的“猫”追捉动作的暗示下,随b段音乐,按照乐句做相反方向躲闪的动作。注意奔跑时快速轻巧且兼顾周围同伴。
4.在教师启发下听音乐练习,相互模仿学习用不同的神态和动作表现“老鼠躲过猫”并“戏逗”、“取笑”的得意样子。
5.随着b段音乐完整地做“躲闪”、“逗猫”的动作。
(三)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1.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老鼠出洞找食、躲闪、逗猫、回家”等相应动作,注意动作的合乐性。
2.在教师扮演的“猫”的提示下,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做游戏,(猫在音乐间奏时做好准备,在b段音乐每段强拍时追捉。)
三、结束。
纸的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活动准备:
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活动过程:
1、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
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幼儿讨论)
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3、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师: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
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
4、幼儿带头饰扮演落叶,模仿落叶的样子。(放录音2遍)
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
5、挑选动作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的动作都好漂亮!我们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动作。(放录音1遍)
师:秋天了秋风一吹,树叶。
宝宝都离开的树妈妈,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我们把落叶都送回家吧,你们先每人捡一片树叶,看看你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7、延伸活动:把不同的落叶归类。
落叶有3种,梧桐树叶,小树叶。请幼儿讲出区别后,把落叶送到指定地点。
8、小结:
纸的游戏教案篇5
认知目标:
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感受水墨画笔、墨、纸的特点。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能学会控制水分,并能用中锋、侧锋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及表现,使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在自主探究的游戏中体验笔、墨、纸在水墨画中的变化,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
大胆尝试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体验创造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水墨动画片《功夫熊猫》,课前收集数幅水墨画家的作品及优秀的儿童水墨画作品或图片,水墨画作画工具。
学生准备:
宣纸、墨汁、毛笔、水杯、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生共同欣赏水墨动画片《功夫熊猫》,感受中国水墨动画片画法的特别之处。
教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水墨动画片的感受。
学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介绍:水墨动画片是我们中国人的创举,在全世界有着独一无二的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水墨动画的欣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及民族自豪感。)
二、自主尝试阶段
1、认识水墨画的作画工具,说一说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
2、试一试,画一画,玩一玩,谈一谈自己的新发现。
教师添画小游戏
3、教师用浓墨和淡墨示范中锋和侧锋用笔,学生观察并讨论:中锋与侧锋用笔各适合表现什么?
学生在宣纸上尝试玩一玩中锋、侧锋用笔。
教师指导学生调浓、淡、焦墨、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墨有焦浓重淡清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教师的示范,学生的交流,初步感受水墨画的笔、墨、纸的特点。)
三、欣赏阶段
1、欣赏齐白石等画家的作品,感受水墨画不同的表现风格,鼓励学生像画家一样,勇于创新。
2、欣赏同龄人的水墨画作品,感受甩、洒、拓、画等不同的水墨表现方法。
3、在欣赏中启发学生交流: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表现水墨画?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路,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体验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培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作业:用中锋与侧锋,以及不同浓淡的墨,大胆创造一幅水墨画作品。
小喇叭友情提示:动物王国蔬菜王国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都等着你们画呢!小动物们
也喜欢爱干净的小朋友、
教师辅导:学生作画,教师录象学生绘画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水墨游戏的再创作,再次感受水墨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亲近水墨,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五、评析阶段
1、由各小组选出两个代表展示长卷作品。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析,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也可为同学的作品提出改进的措施,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中欣赏,在评价中学习,通过评价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内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六、小结:
今天的游戏大家表现得非常积极,各组都画出了好多的好作品,但是今天的游戏并没有结束,下次的美术课上,我们将继续进行更有意思的水墨游戏,如果想在下节课上取得好的成绩,那就可以在课后尝试更多更新的画法,并多作练习。
第二课时
1、游戏介绍
a、谈话:上节课的水墨游戏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今天还想玩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更有意思、更富有变化的水墨游戏。
b、揭题:《水墨游戏》(二)
2、游戏活动
a、听雨声: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小雨点在说话。
b、示范:
a、教师示范用笔蘸墨在宣纸上画点。
b、重点解决墨色的.浓淡:再画一个不一样的小雨点。(师:“再加点水,这次点重一点,慢一点。比比看和刚才的小雨点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用墨用水多少及用笔轻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c、学生练习:在纸上尝试各种点,画好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说说和老师画的点有什么不一样?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师小结:点可以变的:浓浓淡淡、干干湿湿、大大小小、疏疏密密……)
d、作业形式:“这些各种各样的点组合在一起像什么?你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张画呢?”
e、欣赏:
a、大师作品:黄宾虹及张大千用点来表现的山水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
b、学生作品:看看小朋友画得多丰富啊!
f、学生作业: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既好又多又有创意。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小心墨汁不要弄翻,注意不要把墨汗翻掉弄脏教室。
g、展评:
各小组将作品集中展示,大家巡回欣赏,谁的点变化最多?谁的画最美?
3、课后拓展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各种各样丰富的线条、色块、形象,看能否像大师一样画出更加精美的水墨画来。
搜集画报上画家们画的水墨画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交流。
反思:
三年级学生从未接触国画,对他们来说是新奇又畏惧,如果运用传统的传授技法,单调机械的练习,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而远离水墨画。
纸的游戏教案篇6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核心。通过讲解示范、利用教具、互帮互学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积极观察、思考、探究、自主学习,养成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内容:1、排球垫球2、游戏:换物接力
版本:北京版
年级:五年级
(三)单元课次
本单元共8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
(四)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的分析
排球是三大球类项目之一,排球运动是通过发、垫、传、扣、拦等动作组成的,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是一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很好的运动项目。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运动中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一种击球动作,是整个排球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垫球时的准备姿势、移动方法等的正确运用,对于传球、发球乃至整个排球动作的学习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及个人行为对集体其他成员的影响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感受排球练习的乐趣。
2、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的手臂触球部位及垫球时击球部位的固定
手型:采用叠掌式手型,击球的下部
难点:“插、夹、压、蹬”动作连贯完成、全身用力协调
夹:两臂夹紧;插:插入球的下部;压:压腕;蹬:双脚蹬地,提臂送球
针对本教材的重难点,学生易犯错误是两臂夹不紧,屈肘,上下肢不协调,上动下不动。
解决办法:学生两人一组做徒手模仿练习,近距离或向左、向右一抛一垫进行练习。
3、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五年级六班
知识、技能基础:
知道排球运动,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但在知识理解、技术掌握、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心理、身体素质特点:
心理状况处于思维活跃期,思路比较敏捷,乐于思考,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差。处于生长发育初期,身体素质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4、教学手段:
采用讲解示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五)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①掌握叠掌式手型和正确的手臂触球部位,学习正面双手连续自垫,体验“插、夹、压、蹬”的动作要领,大部分同学能在动作准确的前提下进行连续自垫。
②发展学生上下肢力量,提高反应速度和全身协调能力。
③通过排球基本技术教学,发挥球类运动集体性、竞争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2、主要教学环节
开始部分:①上课式,包括队长整队,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并提出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②队列练习,原地转发练习,裂队---并队走,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方位感,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准备部分:
为了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安排了健身操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情趣,达到热身效果,为下一步学习做好身体、心理上的准备。
基本部分:
(一)排球垫球
1、教师讲解示范,强调使用叠掌式手型击球的下部,在手腕十公分处击球,目的在于让学生有动作整体的感官印象;
2、学生集体进行徒手模仿练习,目的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
3、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击固定球练习,目的让学生有正确的动作定型;
4、散点进行自抛自垫练习,目的让学生体会自垫球的动作方法;
5、两人一组进行互抛互垫练习,目的帮助学生进行脚步移动,解决上下肢不能协调配合的错误动作;
6、学生散点进行连续自垫练习,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垫球技术;
7、学生四人一组使用“运动处方”的练习方法,通过相互诊断动作(找出错误动作),运动处方(介绍改进措施),锻炼实践(自己练习),改进动作(进行纠正后的改进练习),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协作、自主有针对性地学练,提高学习效果。
(二)游戏:换物接力
游戏方法:
1、学生在进行接力跑的途中将手中的排球与规定位置中的小篮球进行交换;
2、再将手中的小篮球与下一位置中的排球进行交换;
3、学生持排球绕过标志物跑直线返回,将手中的排球交给下一名同学,此时下一名同学出发;
4、全组学生按照以上的方法进行接力,哪个组的最后一名学生先返回哪个组获胜。
纸的游戏教案篇7
活动名称:小兔子找山洞
活动名称;
发展双脚向前跳的能力,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的灵敏性。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学会儿歌:“小白兔,没有动,一二三、三二一,快快找个小山洞。”
2、大部分幼儿两人一组手拉手搭成山洞,少数幼儿蹲在“山洞”里扮“小兔”。“小兔”要比“山洞”多两个,多出的“小兔”站在场地中央。
活动玩法:
游戏开始,所有“小兔”都边说儿歌边按照节奏在场地上分散双脚向前跳,说完儿歌最后一个字“洞”,“小兔”迅速跑去找山洞,钻到山洞里蹲下。没有找到山洞的“小兔”与做“山洞”的幼儿从头依次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建议:
提醒“小兔”展“山洞”是注意安全,按照先后顺序不争不抢。
活动名称:躲沙包
活动名称:
1、能灵活机智的投准和躲闪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沙包一个,在场地上画两条平行线,两条线之间间距五米左右。
玩法:
a、b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条线外,c幼儿站在两线中间,面和背分别对
着a、b幼儿轮流用沙包击c幼儿的身体(不能击头部),c幼儿灵活躲闪。若c幼儿被击中,则与a、b幼儿轮换,先后顺序,游戏可反复进行。
活动建议:
1、选择小米、小麦等填充沙包,以免击伤幼儿。
2、熟悉游戏后,可增加躲闪的人数至2~5人。
3、游戏可以分组进行,躲闪的幼儿组成一个团队,被击中的幼儿下场,其它幼儿可以尝试接住沙包,让下场的幼儿获得重新上场的机会。若躲闪的幼儿全部被击中,则换另一组幼儿躲闪,游戏反复进行。
纸的游戏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