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写教案可以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分数乘分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乘分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材第31、第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
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2.解答应用题。
投影出示:小明步行2小时走了6千米。他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学生计算后,说出这道题中的数量关系。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二、教学实施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除数是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1.出示例2。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解决呢?(算出每人的速度各是多少,再比较大小)
(2)列式。
提问:怎样求小明的速度和小红的速度?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关系式列式。
了2千米”。
提问:1小时行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
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归纳方法。
老师:观察比较例2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你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的第1、2、3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思维训练
练习七
板书设计
1.分数除以分数
2.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当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当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为1时,商等于被除数。另外,0除以任何数都为0。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根据已有的数量关系,引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在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例3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这是一个难点。教材以比较小明、小红两位同学“谁走得快些”,引导学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个数量关系列出两个除法算式。算式列出后,请同学们估一估结果是多少,是比被除数2大还是小,然后想办法进行验证,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为发现被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留下悬念。另外,例2的设计体现了一种转化的思想。将“图”与“式”相对照进行解释、分析、说理,使学生在讲述算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便捷性、科学性。
课堂设计说明
1.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一点点进行分析、说理,学生很自然就理解到要乘除数的倒数。因为有线段图辅助,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算理。
2.渗透思想,明确结构。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计算教学更是如此,每个新内容都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所以每次新课内容都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孤立的内容。
分数乘分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篇2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6页综合实践课《生活与百分数》
教学目标:调查银行最新利率,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了解普通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两种理财方式,知道如何是收益最大,学会理财;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
通过活动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过新年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有许多好吃的。
生:因为有压岁钱。
师:哇,说到压岁钱大家如此开心!那你收到压岁钱之后怎么处理呢?
生:买我喜欢的东西。
生:用来交生活费、学习费用等。
生:交给爸爸妈妈存入银行。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把钱存入银行就是在进行储蓄,而储蓄中的利率和百分数是息息相关的。其实,生活中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百分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生活与百分数。打开幻灯片1,板书课题:生活与百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设计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而然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也验证了“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的道理。
二、新授
1.活动一:调查利率,对比利率,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
师: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整存整取的最新利率,你调查的是哪家银行的利率呢?请拿出活动一的表格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生:我调查的是建设银行的利率情况:活期利率是0.30﹪;三个月的利率是1.43﹪;六个月的利率是1.69﹪;一年的利率是1.95﹪;二年的利率是2.73﹪;三年的利率是3.575﹪;五年的利率是3.575﹪
师:打开幻灯片2,谢谢你汇报的如此详细,请坐。调查其它银行利率情况的同学们,你们的结果与他调查的利率相同吗?
生:相同。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1页,这是20xx年的利率,我们把它和大家调查的最新利率进行对比,请抬头看黑板,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块儿,我们先横向的看看20xx年活期利率与定期利率,你有什么发现呢?20xx年活期利率与定期利率呢?现在如果你去存钱,你会优先考虑活期还是定期呢?我们再纵向的看看20xx年与20xx年相同存期的利率,你又有什么发现呢?打开幻灯片3。
生: 相同存期,利率下调了许多。
师:你非常善于发现问题,真了不起!打开幻灯片4,利率下调,人们可获得的利息减少,人们便不愿把钱存入银行,而是用于各项投资与消费,这样就会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利率上调,人们便会把更多的钱存入银行来换取较大的收益,而不愿去冒投资房地产或炒股的风险。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调查银行最新的利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银行利率是在动态调整的,每次调整背后一定存在国家经济状况和政策的变化。这样的活动不可能非常深入,但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形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活动二:寻找最大收益方案
师:虽然利率可调,但计算利息的方法却是不变的。那就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板书在黑板上)。打开幻灯片5。隔壁李阿姨替儿子积攒了20000元压岁钱,李阿姨想存入银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学,银行给李阿姨提供了二种理财方式,普通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请你帮李阿姨想一想,她有几种存款方案?哪种方案六年后的收益最大?老师有3个疑问:李阿姨想存多少钱?存几年?要求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第一种理财方式是普通储蓄,普通储蓄和教育储蓄的年利率是相同的,只是教育储蓄没有利息税,但国家从20xx年开始就停止了对普通储蓄收取5﹪的利息税,这样一来,教育储蓄便没有了优势,所以后来取消了教育储蓄这种理财方式。普通储蓄有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相关利率就是大家昨天去银行调查到的利率,打开幻灯片6,现在只选择普通储蓄,如果你是李阿姨,你会怎样存钱呢?
生:2个三年期。
师:你真棒,掌声送给你!马上在副黑板板书:3+3.老师像这样写,大家能看懂吗?(能)好的。
那还有其它不同的存法吗?请6人为小组进行讨论,由各小组长把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二的表中。
生:6个一年期;3个二年期
师:马上板书1+1+1+1+1+1和2+2+2
生:1个五年期+1个一年期;1个二年期+4个一年期
师:马上板书5+1和2+1+1+1+1
生:1个三年期+3个一年期;2个二年期+2个一年期
师:马上板书3+1+1+1和2+2+1+1
若没有学生举手了,老师引导学生补充
师:还可以1个一年期+1个二年期+1个三年期,并快速板书1+2+3同学们请看,老师把大家讨论的8种方案基本上按照次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入了这张表中,唯独这里,为了便于大家的观察,稍微做了一下调整。
以上8种方案,哪一种收益最大呢?我们先来看看存6次和存5次谁的收益更大?我们发现,到第四次,它们的收益相同,实际上我们只需比较1年+1年与2年谁的收益大就可知道结果了。以20000元为例,1年+1年的收益是20000×1.95﹪×1=390(元)
(20000+390)×1.95﹪×1≈398(元)(保留整数)390+398=788(元);2年的收益是20000×2.73﹪×2=1092(元)所以结果是?(学生答)1年+1年的收益<2年的收益。那存5次与存4次谁的收益大呢?(生:存4次)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1年+1年的.收益<2年的收益。
师:你真的很会活学活用,我非常佩服你!那存4次与存3次谁的收益大呢?
生:存3次。
师:对呀!还有哪些能这样比较出收益的大小呢?
生:存4次与存3次。
师:真的是这样,大家看看,剩下的这些方案还能像刚才那样一下就比较出大小吗?
生:不能了。
师:好,那我们就动动手,算一算。请每个小组中,3人列式,3人计算,分工合作,我们比比谁的速度最快?各小组汇报结果,分别是:3459;3809;4035;4520
师:只选择普通储蓄,8种方案中收益最大的是:3+3
那存钱次数与收益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观察得知,学生答,存钱次数越少,收益越大。【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普通储蓄这种理财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前面所学求利息的方法得到了普通储蓄8种方案中收益最大的存法以及存钱次数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这为探究下一种理财方式做了铺垫。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所学到的不仅仅是怎样解题,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团队意识,体会到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优越性。
师:第二种理财方式是购买国债。国债是国家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有一年期(现不发行)、三年期和五年期。相关利率如下表,打开幻灯片7,教育储蓄三年期利率是3.575%,国债三年期利率比它高0.425%,国家对国债的发行时间和发行量有严格的限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买到。如果只选国债,可以怎样存钱呢?
生:2个三年期。
师:真厉害!你叫什么名字呢?老师很想认识你!点开活动二的表中,国债3+3。那这种方案的收益是多少呢?请各小组动手算一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生:5088元。
师:刚才李阿姨分别选择了普通储蓄和国债来存钱,那她可以同时选择普通储蓄和国债来存钱吗?能。大家还记得存钱次数与收益有什么关系吗?学生回答。要让收益最大,你认为李阿姨最好存几次呢?
生:2次。
师:具体存法是?
生:国债1个五年期+普通储蓄1个一年期;国债1个三年期+普通储蓄1个三年期
师:快速点出5+1和3+3因为教育储蓄三年期利率比国债三年期利率少0.425%,所以这种方案的收益小于国债2个三年期的收益,我们将它排除。那我们算一算5+1的收益吧!各小组赶紧行动起来!4896元。
师:只选普通储蓄,只选国债和两种都选这三类,还有其它类不同的方案吗?没有了。现在我们可以发现:李阿姨共有11种存款方案,包括了普通储蓄8种,国债1种,混合2种。其中,让李阿姨收益最大的存法是:国债2个三年期(板书在黑板上)如果买不到国债,我们选择哪种方案呢?普通储蓄:3+3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理财方式的比较,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实际应用数学,学会科学理财,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3.了解千分数和万分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你知道千分数表示的意义吗?万分数呢?请看课本第16页,我们一起听听它的介绍。播放课文录音,打开幻灯片8。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倾听的方式,一改往日齐读的方法,介绍了千分数和万分数的含义和应用实例,使学生知道当数据之间的比率比较小时,用千分数和万分数表示更方便,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三、实践活动
打开幻灯片9,学了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请你给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种收益最大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学,并计算到期后的本息。
设计意图:此练习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将知识迁移到存压岁钱上大学这一问题上,进一步巩固新知,提高数学思维过程。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掌握了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本领,一直用它来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那么老师相信: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班一定会出现像马云和李嘉诚那样的财富大亨!打开幻灯片10,下课,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数学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传递。本节课中渗透的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真正受用。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与百分数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0000元 存六年
收益最大:国债2个三年期
普通储蓄:
1年+1年的收益 20000×1.95﹪×1=390(元)
(20000+390)×1.95﹪×1≈398(元)(保留整数)390+398=788(元);
2年的收益 20000×2.73﹪×2=1092(元)
1年+1年的收益<2年的收益
六、教学反思
其实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范,但学生实际接触的却比较少,特别是这节讲银行利率百分数的课,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后我选择了“创设情境、导出课题-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灵活应用、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整个教学设计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追求的一种境界。
分数乘分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篇3
一、复习
1、同学们,你能口算95930÷362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数据太大,不好口算)
如果已知265×362=95930,你能说出答案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2/7×()=1,括号内填几分之几?为什么?
2、根据这道乘法算式,你能说两道除法算式吗?根据是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3、完成p25做一做
三、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除法
2、同学们已经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你还想学习关于分数除法的什么知识?
3、事实上,有一些分数除法同学们是会计算的。
下面口算几题:
3/8÷3/80÷4/91÷24÷1
你是根据什么知识口算这几道题的?
4、上面这四道题是一些特殊的分数除法,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分数除法。
出示例题: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图略)
怎样列式?你能根据图说出算式的结果吗?怎样证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证明结果的正确性)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3=3÷34=1/4
你能归纳这种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5、用这种方法口算:
3/4÷34/9÷410/9÷56/7÷2
6、质疑
你认为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吗?能举例说明吗?
7、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用学生所举的例子作为教学例题(例如1/5÷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新问题,这时需要考虑如何将新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现在看一看,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分数除法的知识:
(1)分数除以整数,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
(2)1除以一个分数,结果是该分数的倒数。
(3)一个分数除以1,结果是原分数。
你能将1/5÷3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分数除法吗?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8、小组汇报
(1)1/5÷3=3/15÷3=1/15
(2)1/5÷3=(1/5×5)÷(3×5)=1÷15=
(3)1/5÷3=(1/5×1/3)÷(3×1/3)=1/5×1/3÷1=1/15
(4)……
你能归纳自己小组讨论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1)先将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能整除分子,再用前面的方法计算。
(2)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1除以一个数,再计算。
(3)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一个分数除以1,再计算。
(4)……
9、观察第三种方法:
1/5÷3=(1/5×1/3)÷(3×1/3)=1/5×1/3÷1=1/15
这个计算过程还可以更简洁些,你能看出来吗?
化简得:1/5÷3=(1/5×1/3)÷(3×1/3)=1/5×1/3=1/15
观察1/5÷3==1/5×1/3,你能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10、计算方法的优化
刚才小组讨论时,每组用一种方法计算了1/5÷3,现在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计算一下吗?
学生计算后提问:你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11、对其他的方法,你又有什么要说的吗?
(引导说出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以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四、课堂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2/3÷32/11÷23/8÷65/4÷2
2、练习七第1题
3、讨论题
1/3÷a和1/a÷3(a≠0),那道题的结果大?为什么?
分数乘分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篇二: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两个杯子、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先设计一个让小组长记录本节课本组同学举手次数总和的环节,伏笔)
1、让我们先一起来和一位老朋友叙叙旧——分数。
2、他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大家欢迎吗?——百分数。
3、你想这位新朋友说些什么呢?
引出并板书课题: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百分数的认识”。
二、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两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和25克)。
师: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这样猜科学吗?那要知道什么才行?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糖的质量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 一号杯:7÷20=二号杯:9÷25= )
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 100分之35 、100分之36 进行比较)
(一号杯:7÷20=20分之7=100分之35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
(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书写35%、36%),它的名字就叫百分数。现在好比较了吗,因为分母都是?我们一来就发现了这位新朋友的第一个好处,易 于 比 较。
设问:百分数是怎么构成的呢?引出并认识 百分号。(怕大家忘记,老师还是给你们编个口诀吧:一根棍儿,斜着放,上下各有一粒糖,前面还有一个数。)
1、学习读法。
(1)电视里,新闻联播里肯定听主持人读过不少百分数,那,你会读吗?
(2)读出两个百分数。
设问交流,读时应注意什么?
2、学习写法。
(1)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老师知道了咱班的同学都拿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和老师
分享分享好吗,现在我来做个调查。
(2)你会写吗?
及格率:百分之六十六 优秀率:百分之三十一点八
设问交流,读时应注意什么?
3、即刻反馈,“过关斩将”。
第一关,请读出下列各数:
1%、 50%、37%、99%、100%、140%、 300%、 0.5%、0%、124.5%
第二关:
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在这些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分数吗?(0%、 0.5%)最大的呢?(300%)
第三关:
100%和50%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师:在这些百分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你能很快地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这是为什么呢?(指出:因为百分数固定分母都是100)
4、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那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
师:请你说说 35%、36%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也就是说 35%、36% 这两个分数都表示什么?(这两个分数都表示)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就叫做 百分数。(板书)
师:这句话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我们叫
做?(倍数关系)对!所以百分数又叫做。(板书)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这两位新老朋友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小黑板出示: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都有分子分母,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倍数关系。)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2百分数的认识
一号杯: 7÷20=20分之7 = 100分之14=35% 读作:百分之三十五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 =36% 读作:百分之三十六
及格率:百分之六十六 写作:
优秀率:百分之三十一点八 写作:
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篇三: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一根棍儿,斜着放,上下各有一粒糖,前面还有一个数(师边说边写一个百分数)?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他叫什么数吗?(百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师: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它的什么呢?
二、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三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50克和25克)。
师:如果每杯中的糖的质量都是10克,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但是其实老师并没有每杯都放一样多的糖哦,而是——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13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糖的质量与糖水的比率。
7913 二号杯:13÷50= 三号杯:9÷25=) 202550
352636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进行比较) 100100100
363526结论:因为﹥﹥,所以3号杯的糖水最甜。 100100100(一号杯:7÷20=
(二) 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探究百分数意义。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它的名字就叫百分数。 师:你能尝试着将352636、、改写成百分数吗? 100100100
师:请你说说35%、26%、3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35%、26%、36%这三个百分数表示什么?(这三个分数表示糖的质量占糖水的百分之几)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才能叫做百分数呢?
分数乘分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72名学生,男女生人数协调,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用题的.解决较差,少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差。
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4、1复习导入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不计算,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3700÷9 0、3×9÷6
50×【(900—90)÷9】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1、出示例3
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半片,12片药可以吃几天?
2、理解题意
(1、)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2、)提问:求小红可以吃几天,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并填写预习卡。方法一:每次吃半片,吃3次:
12片可以吃几天?
方法二:12片可以吃:12÷ =12×2=24(次)
24次可以吃:24÷3=8(天)
(4)互相交流,请两位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5)列出这两种方法的综合算式。
(6))提问:综合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小结:分数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在同级运算中,如果
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两级运算,先算乘除,再算
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提问: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完成教材第35页第10题。
活动4【作业】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乘分数人教版六年级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