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刻意义的观后感是值得阅读的,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影片的核心思想和主题,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白鹿原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读白鹿原观后感篇1
静静地合上棕褐色封皮的《白鹿原》,我深吸了一口气,微闭着眼睛,用命运绣下的民族秘史似乎就在我眼前。
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带有乡土气息的一个个人物,陈忠实老先生用心血将他们写活了!仁义大度的白嘉轩,斥退二十万清军的朱先生,恩怨分明的仆人鹿三,甚至那损人不利己的鹿子霖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实,《白鹿原》描绘的从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所经长达半个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卷之中隐藏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哲理。
历史不可能时刻都产生喜剧,总会有人被时间埋没。《白鹿原》中这一点可以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没有人是绝对正义的,七情六欲不停地打击着书中之人的防线。“义主”白嘉轩也有使用毒计的时候,田小娥,鹿子霖,黑娃亦在善与恶之间徘徊,他们只是为了要活下来。就如同宗城评到“你很难对书中人物进行道德审判,或者圈定他们坚持何种信仰,保持何种立场,活着可能就是他们的立场。”在那个混沌之中的时代,旧秩序早已残破不堪,而新秩序也没有建设的时期,换作是我,我也会为自己而活!陈忠实先生通过他的文字让我体会到了本是虚构的小说竟是如此真实!
?白鹿原》给我了不少启示,鹿兆海因与白灵革命道路不同而分开,他的英勇抗日、浴血杀敌,竭力完成了老师给予他的任务,他也拥有野心,渴望权利,人何尝不是分部去看的,这正是《白鹿原》教会我的—看待人与物须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了解。同时,《白鹿原》给我了前进的动力,生命之中会有许多困难与挫折,但是坚持着,努力着,就会战胜一切,充满希望地活下去!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孩提之时说,我如何如何却不是你如何如何。因为人在当初总会以自己为中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得不融入社会这个巨大熔炉中,福祸被命运拨弄,而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白鹿原》将与我相伴一生,令我克制自己的欲望,使我尽力了解人的本性。我要活出自我,为自己而活!
读白鹿原观后感篇2
自从高中毕业貌似就没写过观后感这种东西了,回忆下以前都是怎么写的,好像是先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然后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感悟谈谈。随便说说吧,77集电视剧,确实还蛮长的,有的是看过一遍就忘了,也不知道还记得哪些东西,那就从人物开始写吧,好像会好展开一点。
都是我自己的理解,很有可能理解的很不到位,忘了从啥时候开始,看剧看电影需要看影评了,要不然都只理解些表面。
白嘉轩:一个族长,一个家长,一个丈夫,一位父亲,一个老师,一辈子念着自己脚下的土地,照顾着一族人,希望大家都过得好,以德报怨,以自己的姑父为指明灯,倔强,觉得他是因为对人,对人心看的太透,所以太不计较,因为知道计较了没用,心善身正,有原则有信奉,一辈子恩恩怨怨,多少次吃亏也就那么过去了。有弹幕说他是白鹿原上的封建土皇帝,但我觉得也是这个原上大家依靠的大树。
鹿子霖:一个奸懒馋滑自私但良心未泯的原上富农,算计别人,嚯嚯事情,天道好轮回,他也算是为自己作的孽付出了报应。
朱先生:清醒又不站队的先生,一个读书人,一届名士,心怀天下,是好多人的老师,人生导师内种,对世事明白,很有威望,对有的事情欣赏、有的事情愤恨、有的事情一笑了之,白头白发的临走之前,觉得心里孤清,和妻子整理好自己的容发一起结束了生命。
孝文:被礼教、仁义、道德、君子德行太多东西压抑长大逐渐阴暗,内心缺爱又需要被认可,有后天成长的原因,但我觉得他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太要脸面,恨不过黑娃比他更得到父亲的认可,太希望自己出人头地,太会做官,太狠。
孝武:一个老实巴交又耿直磊落的庄稼汉,但眼界和度量远不及他答,一辈子的圈子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和爸妈,奶奶四世同堂,一天三顿有饱饭就是他最美滋滋的日子,他媳妇有的事情倒是比他清楚些。
兆鹏: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有信仰,坚定地为自己的信仰出生入死,主角光环的效果,三番五次的生命垂危又被救回来,和自己弟弟的初恋相爱结婚,有弹幕说他是最伪君子的人,辜负了封建礼教家人给定下的妻子,绿了自己弟弟,抛弃家人家人,没有护住兄弟,他有自己的大义,只是没护得了自己的小家。
兆海:因为和初恋政见不和而分开,知道自己初恋和哥哥在一起还是愿意护得她安全,虽说目标一样,但立场不同出发方向,走的路也就不同,在打赢了胜仗之后可能是被自己人杀害了,电视剧没有明白交代,是一个可怜痴情站错队的小兄弟。
白灵:生下来被狼叼走又神奇的活了下来,是所到之处光一样的存在,活泼开朗,勇敢坚毅,倔强的拼着自己的小劲在为新中国奋斗,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和兆鹏是战友、伴侣、爱人和寄托,就是负了他爸妈,可怜天下父母亲。
仙草:一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儿媳,仙草是幸福的,能陪嘉轩多走一段路程该多好。
小娥:一个不知道怎么说的角色,心底是善良的,但是做的事情被封建压上了太多的帽子,简单叙述就是被贪财父亲卖给了武举老爷做二姨奶,和长工黑娃相爱回原上,被诱导和子霖苟且过,被胁迫勾引孝文,最后一个男人是孝文,中间的是非因果太多啦,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事出有因,但是所有事情的结果好像又不能被原谅。被泼了脏水,没有得到善果,被公公杀害,被族长修塔封住邪性。一个弱女子,也有自己的无能为力和美好期待吧,没生在一个好的时代。
二豆:一个可爱的傻憨蛋,疯疯傻傻,无忧无虑,但是好像又懂得一些事情。
田福贤:前期是奸诈的坏蛋,老了是柔和的老坏蛋,一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利己主义者,心不太狠。
…
…
还有很多人物角色鲜明的村民、坏人、小人、好人。写完之后回过头看觉得有的说的不是很到位,那么多是非恩怨,被几个词概括,好像说了些什么又差了点意思。以后有想到的再来补吧。看完这个剧后想看原著,了解陈忠实老先生笔下的文字是怎样叙述的想认真的了解1910-1950这四十年中国到底是怎么度过的想回家看奶奶,跟她坐院子里闲唠嗑,想去爷爷的坟上,马上端午节了,回家吃粽子。
读白鹿原观后感篇3
在我热烈的期盼中,今天如愿以偿,观看了由陈忠实名著改编的电影版《白鹿原》。原定于9月13日上映,又被推迟2日,不过,总算没让人等待太久。前些天,专门欣赏了首映晚会,剧组成员悉数亮相,电影对白全部是关中方言,让人倍感亲切。万达影城有4个影厅同时放映,观众没有我想像中那么多,但,坐在那里的观众,看来对小说非常熟悉,大家都在讨论着剧情下面的发展。
小说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__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__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__当代小说六十年巅峰之作,十五年风行不衰。小说被翻译成日、韩、越等文,描写了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__农村斑斓多__,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读起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对书中女__的悲惨命运,叹惜不已。在那个被封建主义束缚的年代,敢于反抗,与命运抗争的后果,唯有悲剧结局。
?白鹿原》搬上银幕历经十载,可谓是好事多磨。影片最完整应该是310分钟,现在上映的时长是156分钟,被剪掉很多,观看时有点不连贯,宣传片里有的解放时期的情节全部删掉了,好在有小说垫底,电影只能算了沧海一栗了。电影和小说本来就不是一个介质,要把几十年的历史变迁,人物的坎坷命运一一展现是不可能的。影片选择最为激烈冲突的黑娃,田小娥的爱情以及白鹿原新旧社会制度更替,家族纷争,内忧外患等等展开。壮观的麦田拉开了序幕,整部剧也是以麦子贯穿。有割麦,晒麦,烧麦子,还有在麦田里释放的情欲。通篇都是我熟悉的场景,就像回到儿时的农村,土崖,芦苇,河水,华__古腔,就是我熟悉碗碗腔,皮影表演,土窑,白鹿两家的房子,就像我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很亲切。最过瘾的是看黑娃,兆鹏吃面的场景,好馋呐,也给我老碗嘛!
那个一心要跟着黑娃过安生日子的田小娥,一进村就被拒绝进入祠堂。被公爹赶出家门,跟随黑娃住破旧窑洞,毫无怨言,她的内心是淳朴的。黑娃闹__,她也渴望婚姻自由,打破旧传统,砸祠堂,妄想着能被世人承认。__失败,黑娃忘命天涯,苦命的女子没有依靠,去求乡约鹿子霖帮忙打探丈夫下落,不想落入虎口,成了鹿子霖报复白家的工具,以至于最后死于非命。她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一个财主的小妾是无法得到尊重,更不可能得到幸福。想跟随黑娃回家,因为是私奔不被那个社会承认。想通过__来改变命运,却被人吊起来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弱女子如何能把控自己的命运?玩弄男人又被男人玩弄,遇到真心对自己的男人,却招来了杀身之祸。她死了,白鹿原便发生了瘟疫,是上天承罚这里的村民,是他们杀害这个无辜的苦命女人。他的男人黑娃为她去寻仇,那个象征封建形象的族长,挺直的腰杆被打弯了。影片的结尾是发了疯的鹿子霖回到白鹿原,恰逢飞机轰炸,众人躲避,白嘉轩__烟中寻找鹿子霖的身影。就在观众为人物命运揪心时,影片嘎然而止。我感觉结束有点太匆忙,是不是把后面的情节裁掉的,影响放映的时长。
张雨绮在剧中的扮相很惊艳,很喜欢娇羞的大户人家小妾时的装扮,还有抽旱烟的样子,很可爱。但是声音有点不自然,可能学关中方言有点费劲吧。人长得漂亮,穿什么都好看,即使住在窑洞时穿着朴素的碎花棉袄也是很有味道。但似乎她的美貌,和那些男人不相配。一朵娇艳的鲜花,被糟蹋了!
在各个角__表演中,我认为刘威扮演的鹿三最到位,关中话标准,走路的神情将一个倔强的老农民淋漓尽致地展现。当发现儿子带回来的媳妇是个伤风败俗的女人,他摔家什砸东西,嘴里骂着,真是像极了我熟悉的老农民,从小我就是在关中平原长大,亲眼目睹过老父亲教训儿子的场景,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收拾儿子。他是一个长工,护主又爱子,当知道小娥勾引了族长__的孝文,并且孝文为此卖房卖地染上烟瘾,卖身当兵,他痛心之极,毫不犹豫地杀了那个不祥的女人,在儿子讨债时还理直气壮地声称,是自己杀的,敢作敢为,是关中男人。
观影之后的感觉就是,意犹味尽,剪裁过多,不过瘾。那些倍受争议的情欲戏,放映时已经删得差不多了,小朋友都可以看了。据说,此书又要拍电视剧,但愿别改编太多,留下太多的遗憾!
今夜下了点滴小雨,看完《白鹿原》已经夜晚十一点半了,但我依然觉得很精神。
我觉得它是继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之后又一部耐人深思的优秀华语电影,展现了王全安导演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这个故事如果硬要抽出一个模式的话,那就是情欲与道德,或者说人__与教条。白嘉轩代表道德,田小娥代表合理欲望,又是一个法海一个妖孽的模式。法海虽然可敬但也着实让人讨厌,如果白嘉轩当初不恪守白鹿原的规矩成全黑娃和小娥的婚事,也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纠结。妖孽虽然是妖,但让人怜悯,她只有最朴实的愿望,希望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田小娥就像白鹿原上一颗美丽的__,又像一个照妖镜,照出了一群人的丑恶、自私。换一个角度,是不是男人天__爱美女?亦或美女无敌?除了“法海”白嘉轩,几乎人人都在她面前溃败现形。而白嘉轩的不成全,被鹿子霖解读成嫉妒,在鹿子霖的挑唆下,引爆了她邪恶的复仇行动,也直接导致她死亡,她成了白鹿原邪恶私欲的牺牲品。
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演员,分别是白嘉轩、黑娃和田小娥的扮演者。尤其是白嘉轩的扮演者,演得水乳不分,似乎他就是白嘉轩本人。黑娃的刚烈和血__演得很充分。田小娥的扮演者张雨绮很年轻,刚开始感觉有些在演,但拿捏得很到位,好在她死死抓住了人物的核心,那就是一个朴实的愿望——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她把自己个__中对爱的坚定和人物对爱的坚定融在了一起。
而影片中的__风云变换和《霸王别姬》《活着》类似,但侧重点各不一样。白鹿原的变迁是__风云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残酷反映。__风云变来变去,老百姓却没有得到实惠,人们只想过简单有吃有喝的生活,管他城头变幻大王旗,哪方唱罢哪方登台。
如果略有不满,就是它的结局,在日本人的轰炸声中结束,被释放的鹿子霖回来了,他似乎期望着日本人的飞机炸掉白鹿原的一切,这个愿望充满了他个人的私恨。也许一切还会重复上演。
?白鹿原》真是这几年来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读白鹿原观后感篇4
白鹿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
20多岁的时候看不下去,30岁的时候忽然懂了。
后来出了电影版,说实话,看完挺失望的。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离原著太远。
白鹿原这本小说干货太多,一部电影的容量,100多分钟的剧情,根本无法体现一个民族的秘史。
长篇小说最适合的,还是电视连续剧啊。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原著小说死忠粉来说,无限终于原著是最好的。
终于在电视上看到了白鹿原电视剧的预告片,主演是我非常喜欢的张嘉译。要知道张嘉译是个西安人,找他当主演是在理想不过的了。
看过第一集后,我终于长出了一口气。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还是挺合理的。小说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有壁垒的,尤其是对于白鹿原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如何让剧情看起来更加合理,是个技术活。
白鹿原是一部非常有地域风情的小说,浓浓的关中味透过纸面都可以传过来。如果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一张嘴,都是北京腔,那该让人多出戏啊。但是也不能完全用陕西方言来对白,这样对外省的观众会产生障碍。
电视剧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凡是发音和普通话相同的词,都按照普通话来读;发音与普通话不同的词,比如“爸”,就按照陕西方言的发音来处理,念成“大”。按照这种方法,北方各省方言都可以照此处理,即不失乡土风味,又可以通俗易懂。演员也可以避免说方言不地道的烦恼。
第一集里,仙草做了一碗油泼辣子面,白嘉轩吃的津津有味。红红的辣椒,白白的面条,白嘉轩头上的汗珠,都让人对陕西的风土人情产生无限的遐想。
第一集电视的色彩偏黄,不知道是因为要体现历史的厚重感,还是有其他的隐喻。也许黄色代表黄河,代表皮肤,代表麦田,代表着中国五千年来对这种明亮色彩的偏爱。
不过可惜的是,电视剧只播出了一集,就停播了。有人说是因为审查,被紧急下线。有人说是为了避开人民的名义这个收视率霸主。我相信后面这种说法,毕竟这么优秀的电视剧,炒作一下人气也是应该的。
希望白鹿原可以像甄嬛传一样,掀起一场收视率狂潮。据说有80多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读白鹿原观后感篇5
就在不久前,《白鹿原》这本书刚刚读完,结束后,最大的感觉是不舍和遗憾。不舍的是故事太精彩,不想结束。那遗憾的就是结局太过悲怆,读完后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涌上心头。
陈忠实,三个大字印在书脊上。他的书我是第一次读,全书很长,并不是因为文章冗繁,而是因为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及其富有真实性、戏剧性。全书人物很多,并不能直接说出谁是主人公,但这么多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各具特色,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形象,早已烙印在心里。全书笔触很犀利,凡是读过一遍的人,都会认为里面有的情节是露骨的,描写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也许正如陈老的文字一般无二。全书从头至尾都散发着一种凄惨的感觉,看了之后,不免心情低落,以至于我每天都在为他们的命运担忧,让人身临其境,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
除此,小说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我喜欢“巧夺风水地”的算计和得意;我喜欢“交农事件”的豪迈与畅快。我厌恶“亲翁杀媳”中的封建残余未清除;我厌恶“饥馑爆发”时的伐神取水。读后感·封建的力量是多么可怕,多么会剥蚀人心!爱与恨的交织,信仰与亲情的纠缠,世风日下,肮脏的世道,使多少人坠入无底深渊。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具体介绍故事。本书所讲述的是陕西省,渭河平原上一座小村镇里所发生的人和事。白鹿原上有白,鹿两个姓氏的家族,这也是全书的核心,写的,便是白鹿两家上下三代的争斗。多少年过去了,白鹿原上王旗变幻,翻云覆雨,古老的土地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战争中颤栗。
全书讲述了二十世纪初至建国初期的故事。一系列历史线索就此展开,这也正是我喜欢它的另一个因素。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立意高远,什么叫做深明大义,什么叫做家国天下,什么叫做父母兄弟,什么叫做真正意义上的《白鹿原》。
读白鹿原观后感篇6
总的来说,刘进导演拍的这部大型电视剧很不错。情节丝丝相扣,演员表演很到位,堪称一部经典近代历史剧,从一个小的镇的日常变化,人情冷暖,折射出当时近半个世纪的动荡年代。
与原著相比,电视剧对剧情进行了稍微的修改,使剧情更合理,更紧密,更能经得起推敲。
原著中,白孝文与田小娥的交集,是从田小娥被鹿子霖指使,去引诱白孝文开始的,之前对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任何铺垫。
而电视中,黑娃领着田小娥回到原上的第一天,刚好撞上了白孝文的婚礼,并且还抢了婚礼的彩头。从这里开始白孝文和田小娥就有了交集,白孝文看到田小娥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田小娥,为之后的偷情埋下了伏笔。
这一点上,电视剧比原著更合情合理。
白孝文由于从小被白嘉轩管教很严,对于床对之事,就是一张白纸,甚至连女人是怎么怀孕都不知道。新婚之夜,是被媳妇引导着做的,尝到甜头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沉迷其中。后来就阳痿了,原著中没有交代原因。
电视剧中给了缘由,白孝文做爱成瘾,姥姥白氏苦口婆心进行劝阻,都不管用。最后每天夜里都守在白孝文的窗外头,听到屋里有动静,就在窗外喊着阻止。受不了这种折磨,白孝文就带着媳妇晚上睡到了学堂宿舍,就在祖庙的隔壁,在那里没人打扰尽情享欢。
田小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祠堂,能被别人正眼相看,但却被族长无情的拒绝了。有一天,田小娥偷偷溜进祠堂,想烧柱香许个愿。刚巧白孝文领着媳妇回来了,田小娥来不及出去,就躲在桌子底下。
白孝文和他媳妇迫不及待的在祠堂里做起了男女之事,田小娥躲在桌子底下,听的一清二楚。正当两人达到颠覆之际,动静太大,田小娥忍不住笑出了声音。白孝文被吓住了,以为是亵渎了祖宗,祖宗显灵怪罪了,从此就不举了。是田小娥把白孝文吓阳痿了,之后又是田小娥给弄好了,前后呼应。
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电视剧比原著在情节上更联系紧密,值得推敲一些。
原著中,白孝文把家产和地都买了,把自己的老婆活活给饿死了。这点应该是不太合理的,就算白孝文分了家,把家产都变卖了,遇到了饥荒,但白家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在加上白家一家人都是善良之辈,不可能眼看着儿媳妇被饿死的。自己的请的长工,都没少给粮食,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媳妇饿死呢。
再者,白嘉轩为人好面子,耿直。自己的儿媳妇被饿死,拿不是在打他的脸吗?所以说,原著中关于白孝文媳妇之死是讲不通的。
电视中,白孝文的媳妇是被土匪给糟蹋了,然后就被送回了娘家,以躲避别人的闲话。正因为媳妇送回娘家了,白孝文身边没有女人,被田小娥稍微一诱惑,就一头栽进去,不愿回头了,这就比较符合常理。从这点来看,电视剧比原著更能经得起推敲。
所以这是一部很不错的近代电视剧,可以跟《大宅内》相媲美。
读白鹿原观后感篇7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我感到小说中对人物的“死” 的结局的处理写的极具震憾力量,简直就是惊心动魄!这对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白鹿原》当中,写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地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
“红军”并不像电视里演得那样。接受了许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我才发现很多事并不能尽信书,太多的真相掩藏在短短的几行铅字背后,就像人死后一块石碑就概括了他的一生,其实当中有多少故事,是非对错,又怎能断言得如此轻易。从书上可以看到,红军可并没有共产党给我们灌输的那样伟大。革命尚未成功,白灵反而被自己人给咬了,她们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白灵活埋,这牺牲真是牺牲的冤枉!好没意义!
最初觉得,书中反映了在那个年代,人们愚昧无知的迷信着。封建文化腐朽和泯灭了他们的人性。可是后来,我又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又觉得,经过不断的洗脑,无神论的灌输,现在社会的人已经无所畏惧。无所畏惧的一个结果是信仰的缺失,另一个结果是,我们已经不怕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我们已经知道,做了坏事和自己是否会遭报应没有必然联系。过去的人们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虽然没有精密严格的法律体系,人们也本本分分的凭良心生活做事。
也许,封建主义也有其可取的地方,并非是一无是处。毕竟封建主义通知我们影响我们的时间最长,它的存在必然有它合理的地方。一棍子把它打死未免有些走极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走极端的行为都是不对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会比较合理吧。
书中还有一点让我欣赏的地方:书中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甚至可以说,白鹿村每个人都绝非善类,正值如白嘉轩也会干出偷换风水宝地,借人生子这种事。每个人都有阴暗面,也都有善良的一面,更多的时候,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人物的复杂性由此而出,人物的形象也入木三分,有血有肉,鲜活了起来。
总之,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不过,书中的一句原话倒是很贴切: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书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这是真理。真真切切。
读白鹿原观后感篇8
我感到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时。一开始读是因为听说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经历是影响他创作的一个很大因素。正是源于此,我开始读这本书。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与小说的时间跨越有半个多世纪,从清末写到解放初,其间还涉及到解放以后更长的时间。我总的感觉是,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比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学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运的因果报应等等。当然,这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
全书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对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怨怨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乍一看就是一部陕北高原的简史,其实我更认为是为陕北的故去写的一墓志铭。书中大量的描写都可见陕北的风俗,作者不去作任何评价,但是正是这种不评价,却给了我们更多更大的空间去自我思考,在起伏的情节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彷佛我也身临其境般灵魂受到了荡涤。我想这正是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这种价值是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这不是什么技巧,这是一种心语。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没有正面评价共产党,也没有正面评价其他政治派别。这就避免此类小说具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不使读者感到乏味。我想作者晓得我们的读者是知善恶,辨良莠的,不需要那些好作人师的所谓著名作家的说教。
伟哉《白鹿原》,不朽《白鹿原》。
读白鹿原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读夺冠观后感7篇
★ 读弟子观后感6篇
★ 读活着观后感6篇
★ 读小岛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