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锻炼我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写读后感一定要注意抓住书中的亮点和精华部分,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做最好班主任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做最好班主任读后感篇1
寒假闲暇之余,我拿起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读中让我有诸多感慨: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你愿意当班主任吗?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用心来做教育工作,是爱学生的。但面对这个问题时,扪心自问,我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在思考答案的瞬间,学生的进步,学生的热爱所带来的幸福感可能在心头轻轻荡漾。但我更多的想到了班主任的披星戴月,想到了班级每天都要面临的繁杂琐事,于是,我动摇了。也许,动摇之后会有很多的不舍,会有暂时的失落,甚至还会有后悔的一刻。
认真拜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李镇西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懂学生们的心,他才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做最好班主任读后感篇2
自从放假开始。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二是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三是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做最好班主任读后感篇3
当魏主任把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交到我手上时,我第一印象就是,做最好的班主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李镇西是全国有名的教育专家,他的经验一定让我收获很多的!看了之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教育不仅仅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与生存智慧,还应该给学生以人之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须以人性为最基本的底线——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富于幻想的天性,这对于一个人是否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一、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最重要的教育是‘给的教育’,教小孩拿出小小的力量来为社会服务
二、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得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三、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
四、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为我们解密,爱心、善心、仁心、平等之心,做事有心,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教师,做好的班主任。
做最好班主任读后感篇4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利用闲暇时间,我拜读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受益匪浅!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需要爱,教育需要智慧。
“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最好的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一、播洒爱心,工作幸福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班主任”是辛苦、劳累的代名词。但是李镇西老师用他的成就改变了我对班主任这个角色的理解。“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这段发自肺腑的话让我体会到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爱。从书中读到李老师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不但让我感到有幸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而且也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真正幸福的班主任。当一个幸福的班主任,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的一生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这才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二、科学管理,民主实施
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是科学的、民主的。从第一次见到学生开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学生相处的机会,不放过一次和学生培养感情的机会。比如:从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给学生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以及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等等,他更是细心准备,让每个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关心。李镇西老师连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都不放过,他给学生安排座位的原则是:“尊重学生,有力学习,小组固定,每周轮换。”想想自己,虽说按照学校要求去进行小组的建设,但也会有同学要求小组的成员的调换,这提醒了我一定要尽可能地去搞好小组的建设。
李老师的班级是一个民主的班级。大到班级干部,小到班级的规章,全部都是同学们一起提议、讨论、通过,整个过程包括内容的设定都是学生们真正做主。学生既表现为了班级的小主人,又可以在研讨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语言等能力。而且,班级规定一定设立,就是不容忤逆的,甚至李老师自己也不例外。班规规定,李老师对同学们发火,就要扫地一天。有一次李老师对一个男同学发火,第二天一早就来到教室,自觉地拿起扫除工具打扫卫生。学生们看见老师这么遵守规定,也都自觉地遵守了。这再一次提醒我们作为老师,同样也是身教重于言教。
李老师在班级管理上,非常会巧借东风。在发现一个学生的缺点或优点,他会动用全班的舆论去影响那位学生。一位男同学经常会和同学打架,李老师就让全班同学都写作文:《我眼中的***》。他会把这些作文都给那个男同学看,他看了之后,心里很难受,有了想要改正的欲望,李老师就不断地帮助他改正。当这位同学有了改变后,李老师又让全班同学写作文:《***进步了》。再把同学们夸这个男同学的作文拿给他看,该同学受了很大的鼓舞,继续坚持改变。这种班里的舆论导向强过老师的批评说教,人都是群体动物。学生也有自尊心,很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样子。李老师这招很高明啊!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读他的书,使我寻找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感,明白了要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更加明白了要努力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喜欢的好班主任”。
寒假,我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很感人。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努力用学李老师的优秀经验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以后我收获颇多。知道做班主任是很难的,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更难。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非常不错,它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做好班主任。这本书写得很实在,书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书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获益不少。
工作已经18年了,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看完这本书,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工作中爱的重要性。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走进心灵的艺术》,短短的几节却使我心发颤,使我深受启发,我们对学生要做到尊重、理解,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心灵的隔膜会造成语言的隔膜;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仅靠“真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讲究语言技巧;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在共同探索前进的求知道路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耐心倾听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并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平时应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化批评为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使他们在犯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看了书以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写周记、找学生谈话等。我相信用我的善良、真诚、热情、平等、民主、幽默等人格魅力一定能影响学生的心灵。只要温暖学生的心灵,我们就能对其进行“抑其恶,扬其善”的正常引导。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评判与超越。对于我而言,我要学的他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说: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做最好班主任读后感篇5
魏书生老师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教书育人的艺术,尤其是语文教学及班级管理策略可以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利用闲暇的时间,我阅读了魏老师编著的《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通过再现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经验和智慧的案例,魏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教育家们的内心深处,聆听他们对如何做一名最好的班主任的感悟。在学习、借鉴中外教育家的感悟和智慧的基础上,魏老师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魏老师的思想,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对于一个班级的重要性。班主任在班级中所处的核心作用,在教师队伍中所扮演的中坚力量,决定了班主任角色的关键而特殊。在认真阅读了书中三十二位中外著名教育家的内心感言之后,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
第一,建立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魏书生老师在班级管理制度上提倡民主与科学性。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和以“法”管理的策略。魏老师班级管理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我管理”,他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并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不都是被管理者”。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规章,”融入到教学中,并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胆转化了管理的机制。我想,传统的教育方法的确需要改革。魏老师的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魏老师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这学期,我就学着尝试魏老师的做法,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去承包一件小事,人人参与班级的管理,人人当老师的助手,我想这样既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提高责任心。
第二,管理班级需要爱心和责任心,需要一种享受的心态
班主任要具有奉献精神”。常听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说: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给了学生,可我的学生为什么不领我的`情,难道我还不具有爱心吗?其实他们片面理解了爱心的涵义。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
魏书生老师永远抱着“用一颗平常的心,实实在在做自己的事情,在平凡中享受到生活带来的快乐与幸福”的思想观念,把克服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看成是一种享受,并且把这种观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们体会。我想:魏老师一生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具有这种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努力学习是一种享受,辛苦劳动是一种享受,助人是种享受,被老师批评也是种享受等等。学生们有了这种以苦为乐的思想境界后,就会不知不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对《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的阅读,让我明白,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保证完成备课,授课,批改等基本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班主任代表着一种平和而阳光的心态,代表一种积极而不懈的追求,不断超越自己,尽可能的努力提升自我,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关心,事情繁琐。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像魏老师所说那样把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看成是一种享受,做每一件事情都会认认真真,任劳任怨,极端负责,那么我们就会从中享受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阅读魏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老师的思想是对自己思想和灵魂的升华。通过这次对魏老师教育思想的学习,我会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努力端正态度,争取更好地去体会魏老师所说的 “无论干什么事应该是一种幸福与享受”的崇高境界!
做最好班主任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