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及时写篇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当我们在生活中收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就是不错的记录方式,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8篇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篇1

上世纪60年代的历史影片《英雄儿女》,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一幕幕悲壮的战争风云,尤其是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王成”,在全军、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谁是“王成”的原型呢?

从张振川的回忆、巴金的著作及题词等来看,“王成”的原型是特等功臣赵先友

?英雄儿女》的剧本是由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王成”是其中一个人物。巴金笔下的“王成”很简单:“年纪不过三十多点,来到朝鲜,水土不服身体不大好。”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经过就更加简洁:“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原河北省军区原司令员张振川在一次访谈中有过说明。他说:“记得1952年作家巴金亲临朝鲜硝烟弥漫的开城前线,对我志愿军六十五军第五八二团进行战地采访。我作为五八二团团长兼政委向巴金介绍了我团三打‘红山包’战斗中同志们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特别提到了我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他的战友们在坚守67高地战斗中所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完我的介绍被赵先友等英雄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深有感触地说:‘你们团三打红山包,打得很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的士气强。’最后,巴老根据赵先友等众多志愿军英雄的悲壮事迹,萌发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团圆》这一千古绝唱。”

张振川目睹了赵先友壮烈牺牲的经过。1952年10月2日,李承晚陆战王牌十一师向赵先友所在六连扼守的67高地发起猛攻。六连官兵打得十分艰苦,伤亡较大,连长、指导员受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友担负起了连队的指挥任务。10月6日,敌人接近阵地,情况非常危急,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此时,在团指挥所里,张振川团长能隐约看到赵先友和刘顺武的身影。他的心抽紧了,但时间不允许作太多的考虑,他把心一横,命令炮兵向阵地上的敌人开炮。在这次战斗中,赵先友和他所在的六连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刘顺武等八位同志立一等功。

根据张振川的回忆,小说《团圆》中“王成”的原型就是特等功臣赵先友。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为赵先友烈士立塑像,巴金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从这个题字看,巴金也认为,他笔下的“王成”的原型就是赵先友。

“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举是根据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的;“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则取自于树昌的事迹

巴金小说《团圆》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罢,也很受感动,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为了突出主题,有必要对“王成”这一形象进行重新塑造。在构想王成牺牲的细微情节时,编剧毛烽就想到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最后决定以特级英雄杨根思为原型。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名,最擅长爆破技术,屡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一个连守卫某高地,一直坚持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后,毛烽在无数资料中又意外地发现了一篇题为《向我开炮!》的通讯。这是洪炉和战友合写的一篇稿子。

1953年6月29日晚,于树昌所在部队73师218团,为了配合金城主攻方向作战,对无名高地之敌进行反击。战斗中,于树昌与同志们一起冲向敌人。于树昌面对凶恶的敌人,喊出气壮山河的伟大声音:“敌人上了我的地堡顶!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之后,于树昌砸碎了步话机,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于树昌牺牲时年仅22岁。

毛烽看了《向我开炮!》这篇通讯,决定将于树昌的形象也“移植”到剧本中。于是,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举是根据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的;“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则取自于树昌的事迹。

然而,也有同志认为蒋庆泉也是“王成”的原型之一,理由是《向我开炮!》是两篇稿子合成的。1953年4月,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步话兵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强敌围攻。绝境中,他向步话机高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洪炉了解到蒋庆泉的故事,写成了通讯《顽强的声音》。但蒋庆泉并没有牺牲,而是负伤后被俘。所以这一事件被暂缓宣传,但是他的战友们却听见了那句著名的“向我开炮”,并且迅速在军中流传。

从秦基伟的回忆和《抗美援朝战争史》看“王成”的原型

?英雄儿女》的历史背景是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一生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的志愿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过,“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涌现出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秦基伟写道: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第十五军所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也有这样的描述:“上甘岭战役中, 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舍身炸敌地堡, 堵敌枪眼等, 成为普遍现象。”

既然是“普遍现象”,那么,在志愿军中,“王成”式的英雄也就太多,太多。电影《英雄儿女》的朗诵诗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诚哉斯言!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篇2

静静的颍水河畔,李磊、杨树朋长眠于河南省许昌市烈士陵园。距此10分钟车程的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营区内,他们的战友用热血和青春,续写着忠诚于党、善谋打赢、作风顽强的青春誓言。

用生命捍卫青春誓??

“杨树朋怎么了?”

“……”

“说话呀!”

“如果我牺牲了,请你向老连长报告,我没给他丢脸。”

这是2016年7月11日早上,“杨根思连”时任指导员文海地和远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连长王震的微信对话。

一年之后,文海地忆起往事,眼中隐有泪光:“11日凌晨军务科长和教导员分别打电话向我要杨树朋的知兵卡,只说他受伤了。早上和王震联系,他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国内留守的文海地后来才知道,当时李磊、杨树朋已经牺牲。他和王震联系时,远赴南苏丹的战友们正在呼啸的弹雨中执行维和任务,由于战场情况不明朗,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每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面对生死考验,“杨根思连”的官兵从不退缩。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激烈交火进入第三天,正在执行难民营封控任务的维和步兵营“105步战车”突然被火箭弹击中后在车内爆炸起火,5名战士受伤,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67年前,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一役中,战斗英雄、时任连长杨根思面对严峻的困难和疯狂的敌人,喊出了“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宣言,带领官兵连续打退敌人8次进攻,战斗到最后只剩自己,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生前所在连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命名为“杨根思连”。

“三个不相信”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官兵用忠诚熔铸铁血军魂,用生命捍卫青春誓言。

用热血铸就使命担当

2015年6月,在朱日和机场附近的通道上,一队身着迷彩服、全副武装的官兵正奋力向前奔跑。沿途,“三个不相信”被他们反复喊响。现场采访的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干事王俊康至今还记着当时的场景,他说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杨根思连”的官兵,太震撼了,能看出他们经过长途奔袭体力已达到极限,但仍然保持队形,向前奔跑。

他们从远在中原腹地的营区拉响警报,到完成航空输送后,2个多小时奔袭25公里到达集结地域,比预定时间提前了2个小时。随后,他们又第一时间直插蓝军指挥所。这一场红蓝实兵对抗,他们创造了机动距离最远、抵达现场最快、夺点控要最迅速等多项纪录。

连队所在旅政委练伟说:“‘杨根思连’一直都是尖刀连、排头兵,‘三个不相信’精神的激励作用十分明显。无论是在训练场,还是出任务,他们常常喊响老连长杨根思的战斗宣言,为自己鼓劲加油。他们的战斗精神影响到了整个旅的官兵,全旅官兵形成了枕戈待旦、时刻备战的浓厚氛围。”

用汗水磨练胜战铁拳

“杨根思连”建连以来,先后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23次。

连队有一个做法:挎着水壶去洗漱。为保持战备状态,他们每天给军用水壶换一次水,为避免浪费就用来洗漱。宁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无备。连队坚持方案预案、行动演练、车辆状况、备品附件、战备储水“每周五个过一遍”,确保所有车辆油料满基数加注、物资装备常年随车存放,战斗装具按编号放置,遇到突发情况能够闻令而动。

时值酷暑,野外训练场热浪滚滚,“杨根思连”官兵负重10公斤装具,正在组织实弹射击。战士们战术动作干净利落,翻滚跃进,据枪瞄准,报靶成绩全部良好以上。大家等待的表扬并没有来,王震要求每个人假设在战场环境下,自己的训练动作是否可行?

沉思后,连队官兵一一对照自我,提出了课目设置距离实战要求还有距离等训练顽疾。有了这样的认识,接下来的训练,距离实战又近了一步。

随着陆军体制编制重塑基本完成,连队积极转变应考思维,提出“像打仗一样训练”。道路驾驶训练,他们坚持把夜间闭灯、复杂路段、恶劣天气等驾驶作为必训必考项目,要求所有驾驶员达标;防护训练,在训练大纲基础上,增加战术背景,导调不按常理出牌,数十条贴近实战的训练方法被相继应用……

作为传奇的英雄连队,在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科技兴军的征途上,他们用“三个不相信”精神激励精武强能,锻造“逢敌亮剑、亮剑必胜”的尖兵铁拳,时刻为打赢备战。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篇3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进来了那么多的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70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篇4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的主要对手是美军。美军武器装备是世界上所有军队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就像“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可以用“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十二个字来概括。这种差距,在志愿军初入朝时尤为突出。

敌有我无:此时,美国投入到朝鲜战场上的空军和海军的飞机约1200架,包括战斗截击机(歼击机)、战略轰炸机、轻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和运输、救护、指挥等飞机,此外,地面部队每个师还编有22架炮兵校正机;投入到战场上的海军各种舰艇300余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登陆舰、扫雷艇等。

美军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或摩托化,共有坦克1000余辆(每个步兵师和陆战师各编有140余辆)、装甲车330余辆(每个师各编有35辆),每师还编有各种车辆3800余辆。志愿军既没有空军参战,也没有海军参战,地面部队也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每个军只临时配有100辆左右负责物资运输的汽车。

敌多我少:除上述武器装备敌有我无外,敌我双方都有的主要武器,志愿军也远比美军少。

志愿军只装备轻武器

美国地面部队每个师除装备坦克外,还有各种火炮959门,包括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山炮、野炮、无坐力炮)120门、各种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箭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30余门。美军在朝鲜有7个师和第八集团军总部,总计有各种火炮6049门,其中榴弹炮568门、高射炮784门(不包括南朝鲜军和其他“联合国军”的)。

志愿军一个军才编有各种火炮522门,包括有直射炮108门、各种迫击炮333门、火箭筒81具,而且没有坦克,也没有榴弹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仅190余门。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

志愿军第一批入朝6个军(其中第五十军和第六十六军火炮编制更少),加上志愿军炮兵的火炮在内,共有各种火炮不足3000门(其中榴弹炮320门、高炮36门),仅相当于美军火炮总数的45%左右。

志愿军没有空军、没有坦克,而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少得可怜。另外美军一个师装备各型无线通信机1400部,有线电话机1100部。志愿军一个军装备无线通信机只有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同类装备的5%和34%。

敌好我差:志愿军不但没有空军和海军参战,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而且火炮和枪支在性能和质量上也都不能与美军相比。

美军火炮新、口径大、射程远、弹药足,最大射程可达20多公里,均有汽车牵引或吉普车载运,威力大,机动性能好。

志愿军装备的火炮几乎全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火炮陈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最远10公里)、弹药不足,多由骡马驮载或由人员携行,威力小,机动性能差。美军步兵的枪支都是自动半自动的;志愿军步兵装备的枪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旧中国制造的都有,自动枪极少。

这就是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武器装备的现实,这就是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如此悬殊,使双方在战场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篇5

听党指挥,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信念、砥砺风骨,涵养青春的“忠诚感”。1950年10月初,美帝国主义悍然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虽然当时新中国成立仅仅一周年,立国未稳、百废待兴,但在事关民族安危的重大抉择面前,党中央毫不示弱、坚决回击,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大决策,开启了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抗争。历史事实证明,抗美援朝是完全正确的。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云诡谲,越是乱云飞渡,越要保持定力,尤其是青年干部,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始终坚定理念信念不动摇,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在千磨万击中砥砺坚劲风骨,牢固树立跟党走、听党话的忠诚品格。

心系人民,在前进道路之上肝胆相照、汇聚力量,涵养青春的“爱国感”。强敌压境、唇亡齿寒,为了保护人民、保卫家园,中国人民志愿军举爱国旗帜,行正义之师,奔赴朝鲜抗击外敌。与此同时,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纷纷行动起来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据统计,抗美援朝期间全国各界人民共计捐款五万多亿旧币,为志愿军前线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方保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民族危难之际,党和人民心心相惜、肝胆相照,汇聚起了同仇敌忾的磅礴力量;在和平年代,青年干部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祖国共呼吸、与国家共命运,通过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团结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党的一切决定,进而为党和国家奉献最美青春力量。

艰苦奋斗,在刀山火海面前岿然不动、锻造血性,涵养青春的“无畏感”。战争期间,共有240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中美军事实力悬殊、物质条件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勇敢冲锋,在狂轰滥炸中坚守阵地,他们用冰封的身躯铸起英雄的丰碑,用燃烧的肢体照亮胜利的道路,他们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英雄气魄,谱写了共和国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青年一代要牢记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珍惜先烈用鲜血缔造的和平家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主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决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锻造刚毅血性,不断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排头兵。

增长才干,在闯关夺隘之中练就本领、激发智慧,涵养青春的“创新感”。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勇于创新也善于创新。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敌人,人民志愿军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创造性地使用“三三制”战术,有效弥补了志愿军与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也避免了人员的大量伤亡。朝鲜战场上,类似的战略战术还有很多,志愿军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中展现出了大智大勇,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大智慧。青年干部在工作实践中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注重培养“七种能力”,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结合所在地区、部门实际,敢闯难关、敢涉险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练就本领,在解决问题中激发智慧。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篇6

不久前我刚在网上看了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抗战事迹,这篇文章讲述了1950年6月间,美军悍然侵朝鲜,打到中国边境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安全,彭德怀率兵赴朝鲜,五战五捷定大局,将美军赶回“三八线”。读完文章后,文中的抗美援朝烈士们的故事传说就像短片一样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位位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精神。

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

邱少云在执行391高地反击任务时,和战友们埋伏在距离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不料有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引起了大火,火一直蔓延,直接烧到了邱少云身上。可是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保证战友的安全,他忍受巨大痛苦,让熊熊大火夺走了自己的生命。战友们都说邱少云没有死,他在烈火中永生!是啊,他们说得多好啊!邱少云为了党和人民,虽然在烈火中葬身,但是他的意志,他的心,永远在烈火中永生!

英勇献身堵枪口的黄继光

1952年10月19日,黄继光所在的部队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要求参加攻坚小组,负责消灭这个火力点,在战斗中,一名战友牺牲了,另一名战友也负伤了,黄继光又受了重伤,可他依旧不顾一切地爬到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大家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会,最后光荣殉职。

不畏惧生死的吕松山,

吕松山原来是一个技术工人,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上了一个战斗连队的小组长。那一年十月的一天,快接近黄昏的时候,攻击信号打响了。吕松山这个小组的任务非常艰巨,就是要摧毁敌人的核心工事。他们冲进去的时候,敌人的子弹“嗖嗖”地飞过来,好多同志都负伤了,可是吕松山还是坚持了下去。他朝敌人的战壕里一发一发的打枪,不让敌人出来。终于,敌人投降了。可是还有几个胆小的美国鬼子窝在战壕里,趁着这时打中了吕松山的肩膀,吕松山咬咬牙,在把所有的敌人都俘虏后,终于支持不住昏了过去……

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先后有三十多万名英雄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今天,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他们的形象,更多的英雄甚至连名字也不为百姓所知,可是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

每当回想起抗美援朝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我就感到十分惭愧。作为一名共青团员,21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难题总是容易退缩,而抗美援朝英雄们为了世界的和平,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相比之下我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们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俗话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坚强勇敢,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篇7

近日,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拉开了我的“红色”记忆。我的舅爷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也是一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烈士,从小就听外婆讲述舅爷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舅爷的英雄形象一直陪伴着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舅爷的写照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在自己后来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很大鞭策和鼓舞,使我受益匪浅。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发我从军报国。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舍身忘死、浴血奋战,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抗美援朝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小讲着“红色”故事,唱着“红色”歌曲,受爱国主义熏陶的我,立志长大后要像舅爷一样保家卫国。2002年,我如愿以偿地来到祖国边疆,当了一名武警战士,从新兵训练到连队生活,从训练场到处突战场,从执勤一线到维稳一线,在新疆“7·5”处突任务中冲锋陷阵,在抗震一线中诠释使命,我先后荣立了两次三等功,荣获了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奖等荣誉,用实际行动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用优异成绩报效祖国。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鞭策我成长进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听到这个时代最强音,我都会心血澎湃,意气风发,有着使不完的劲,流不完的汗。记得刚入军营时,自己身体弱,训练成绩不太理想,为了争先创优,我把抗美援朝的精神放在心中,鼓舞自己,努力克服天气的寒冷,在训练间隙给自己加小操,刻苦训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新兵结业。回到地方,每当工作受挫,遇到困难,精神不佳的时刻,我总会打开手机听一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因为这首歌会给我带来生机和活力,重新点燃我干事的激情,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鞭策着我不断成长进步。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我建设家乡。2019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把“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抗美援朝精神当作座右铭,快速转变角色,把困难当敌人,激发强大动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脱贫攻坚战等工作中,勇上一线,圆满完成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任务,工作成绩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时刻激励,让我能够在家乡更好地建功立业。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篇8

战争——每个时代交替不可取代的方式。如果说历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相连而成,那么人的天赋就是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一个新王朝的建立,不是用千万条生命作筹码换回来的。中国的第一代君王在并吞了六国后,开始了新一代的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也是在无数的战争中被瓦解。其间每一个新王朝的宫殿都是用血染成的,每一个亡国之君都是在金銮殿下的反抗中倒地。和平,为什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和平,为什么总要在战争之后才威风凛凛的出现。

1860年10月,有两个强盗携手闯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璀璨建筑圆明园。他们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俩空身挺进圆明园,却披金戴银满载而出。园中价值连城的物品因无法搬走而以木棒毁之,却声称这是上帝的指引。圆明园在惨遭蹂躏之后,两个强盗又一把火焚之。三天三夜火海的煎熬,这颗曾经璀璨绝伦的明珠呜呼哀哉。可能失去的,总是最好的。可能因为它已不复存在,所以叫人们更怀念。

战争带来的代价为什么都很惨痛,所以现在现全球也越来越关注战争问题,一家以色列幼儿园的校训竟称:“今天最可爱的孩子,将是明天最强有力的人肉__。”战争,让太多正在成长的孩子还未知青春的色彩就已走上了不归之途。回顾历史,每一页都是殷红一片,我不知道将来的历史会不会也充满血腥。但愿人们可以谨记惨痛的教训,让纯洁的白鸽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百日誓师的心得体会8篇

西安的心得体会8篇

学习青团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有偿家教的心得体会8篇

游长城的心得体会8篇

工作当事业的心得体会8篇

中秋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药库的心得体会8篇

女排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

书店的心得体会8篇

为了和平的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