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案中内容的层层递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淘一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解读月历,了解数在实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激发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了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幼儿园里特殊的日子
2.月历、台历若干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今天是几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提出问题
对于这张月历有没有看不懂的?需要提出问题的?
3数字的实际意义
有怎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到底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它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我们能通过这么多的数字知道, 年、月、日和星期。
5.一个月有几天
12月份有几天?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
幼儿通过翻看台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统计每个月的不同天数,相互借鉴。
6.民间游戏——记住大小月
二、月历上的文字
1.找找除了数字还有什么?
2.幼儿寻找“元旦”
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
3.寻找“国庆节”
4.寻找“中秋节”
是几月几号?是十月份的第几天?
5.小结:
这些数字还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一年中第几个月的,第几天。文字还能告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
三、开心的日子
1.一年中有你一天你是最开心的?
2.趣味练习:幼儿园里特殊的日子
3.分享快乐。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直观地感受“毛细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皱纹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红色颜色水,烧杯、细管、放大镜等。
3、事先把白菜的根茎部放入红色水中。
4、把餐巾纸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厚纸板上,用红色水笔在餐巾纸另一端1/4处画一个红点。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初步感知毛细现象。
1、观察实验——会吸水的纸
(1)激发兴趣: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来玩游戏。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水、一张有红点的餐巾纸)一杯水和一张有红点的餐巾纸。好,听好我的问题,如果我把这张餐巾纸的下面一部分浸到水中,猜猜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讨论讨论。
(2)幼儿猜测。
(3)教师实验,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有没有猜对呢?我来试试看,请你睁大你的小眼睛,看仔细了。(教师实验:看,水在,,?看红点,,?)你看到了什么?那红点呢?你能说说红点慢慢变大的过程吗?(水顺着皱纹纸自己向高处爬,并带着颜色向上扩散)。
2、观察、操作——会爬高的`水
a、观察“毛细管”。
(1)师:我们发现水自己顺着餐巾纸向上爬起来了,而且带着红点慢慢往上面散开。这是为什么呢?会不会是餐巾纸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
(2)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纸。
师:在你们的桌子下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餐巾纸和放大镜,我们用放大镜来帮忙,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3)幼儿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如果有的孩子不会用放大镜,教师进行指导,提醒他们放大镜和餐巾纸的距离拉远一点看)
(4)交流观察结果。
师:刚才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餐巾纸,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餐巾纸有很多很小很小的洞洞(空隙),这些很小很小的洞洞(空隙)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毛细管”。(一起说“毛细管”)
b、水爬高实验。
(1)师:原来餐巾纸里藏着许多毛细管,这些毛细管有什么本领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管子,就像毛细管一样很细很细,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把它慢慢地放到红颜色的水里,然后仔细的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2)幼儿实验。
(3)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红色水怎么样了呀?(红色水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了)。
(4)教师验证。
师:我们都发现红色水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了。是不是这样的呢?吴老师也试了一试,一起来看我的实验。(播放视频)哎呀,你们看,红色水真的自己顺着毛细管爬上来了,真神奇!
(3)教师总结:(出示刚才做过的一端有黑点的皱纹纸)原来餐巾纸里藏着许多毛细管,有了这些毛细管,水才会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餐巾纸才能吸水。
二、玩一玩——继续探究毛细现象。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玩一玩,探究毛细现象。
(1)交代要求。
师:那还有什么东西也有毛细管,能吸水呢?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东西,等会我们五人一组,把它们放到水里玩一玩。看看它们能不能吸水,还要想一想是为什么。玩好以后,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上。每组一张表,你们自己商量,由一位小朋友负责记录。好,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记录表。(出示记录表,讲解)你们知道上面的标记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看。(一一认识标记)如果它能吸水,就在后面打一个勾,如果不能吸水,就画一个叉。听明白了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展示记录表,交流:
a、你玩了什么材料?能吸水吗?为什么?
b、这是第#组的记录表,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第几组的?你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记录表)
(4)师幼小结(记录表:边说边用出示图片,分类总结):刚才我们发现,把毛巾、海绵、纱布、棉花放过进水里以后,它们能吸上水,这是因为它们里面都有“毛细管”,有的“毛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毛细管”,水才会自己顺着毛细管向高处爬,毛巾、海绵、棉花、纱布才会吸水。像这样,物体通过自己身上的毛细管能够吸水的现象,我们就叫做“毛细现象”。而玻璃和塑料片放进水里以后,不能吸水,是因为它们里面没有毛细管。
2、观察:会吸水的白菜。
(1)教师将前一天做的实验(白菜的茎部放入有颜色的水中)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师:这毛细管可真神奇。那你知道,植物里面有没有毛细管呢,能不能吸水呢?谁来猜猜看。(幼儿猜测)
(2)幼儿观察,讲述。
师:昨天呀,老师把白菜的根放到了红颜色的水中,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白菜的根部在慢慢变红了。咦,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用毛细现象来解释)白菜的茎有很多毛细管,放到红色水里以后,红色水就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去了,所以白菜的茎会变红。
(3)师小结:哎,其实,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毛细管,它们就是通过这些毛细管把水和养料传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这样植物才能长大。这也是毛细现象。
三、看一看——经验迁移。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毛细现象呢!你发现了吗?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交流)
2、观看生活的毛细现象视频。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讲解:我们给花儿浇水。咦?水呢?哦,原来是让泥土里面的毛细管吸进去了,然后,植物再通过自己身上的毛细管到泥土里面去吸收水分;哎呀,桌子上打翻水了,哎,赶紧拿毛巾来擦干,因为毛巾里面有很多毛细管,能把水吸掉;毛笔吸墨、排笔吸水,毛细现象非常明显;用钢笔写字的时候,钢笔漏水了,不要紧,可以用粉笔吸干;这是画家在画画呢!看,墨水画到纸上,能很快被水吸收了,这也是毛细现象)
师: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有毛细管,遇到了水能发生毛细现象。而且呀,告诉你们听一个秘密哦,毛细现象还能帮我们装饰花朵呢。
3、怎样让白色花变彩色花。
(1)(出示用白花变的彩色花)师:你们看,这朵纸花本来是白色的,我让纸里面的毛细管来帮忙吸了红色水,把它变成了一朵红色花。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呀?好,每个人找一个空的地方去玩一玩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师:小朋友过来,到老师这里来。哎呀,你的红色花做的真漂亮。哎呀,有的小朋友的花烂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次再来研究吧。现在拿着你的彩色花,到外面去玩吧!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
2、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3、了解动物通过气味、震动翅膀、声音、动作、色彩等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
1、准备蚂蚁、蟋蟀、蜜蜂、孔雀等动物的图片。
2、《小动物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录相。
3、活动前,请幼儿找相关资料,简单了解小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幼儿查找的小动物联络图文表。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大家一起来〉〉进入活动场地
教师用拥抱、握手、拉幼儿舞蹈、动作、图画、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方法(有动作、图文、声音、表情、新闻媒体等方式)从而印发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联络方式。
二、学习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1、教师用动作引出幼儿要学习的动物——孔雀的传递信息方式:通过录相知道孔雀开屏是以色彩来传递信息的.。
2、教师用谜语引出第二种小动物——蜜蜂,通过录相知道蜜蜂是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
3、出示图片蚂蚁,引起幼儿要了解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欲望——知道蚂蚁是通过气味,触角相碰来传递信息的。
4、听声音引出蟋蟀、蝗虫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它们是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的。
三、出示幼儿自己搜集的关于各种动物之间联络的图文表,激发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欲望,从而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联络方式。
四、看录相,激发幼儿对自然界其它动物之间传递信息方式的学习和了解的兴趣,让幼儿展开继续的搜集和学习。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标遇到的简单问题。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指导要点1、提供小棒、吸管等测量工具,人手一份记录表/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桌子的一边有多长,有多宽?长比宽长多少?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2、教师示范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做下记号,记录次数。
3、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结果。
4、交流和比较各自的'测量结果。
5、组织幼儿讨论:
大家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说一说分别用什么工具,比一比工具是不是一样。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自然数中相邻两个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知道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固定不变。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游戏课程资源册》:阅读页、操作单(你是我的小邻居、数字气球找位置)、操作卡(你是我的小邻居)。
2、在线资源:ppt(《你是我的小邻居》)。
3、其他:准备10个纸箱做房子。
一、游戏(找朋友),初步感知"相邻"关系。
1、组织幼儿坐成半圆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相邻同伴的名字并拥抱。
关键语:小朋友们,左右瞧一瞧,说说和你挨着坐的同伴都是谁?
2、教师小结。
关键语:现在坐在你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你拥抱一下他们。
二、帮小动物找房子。
1、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关键语:森林里有很多漂亮的房子……小朋友们知道故事里小动物的家分别在哪里吗?
2、利用图片摆放的方式寻找小动物的家。
关键语:请你们根据刚刚听到的故事帮助小动物找到家,将每一个小动物放到自己的房间里摆好(幼儿将动物对应的操作卡摆在相应数字纸箱房子里,如果放不下可以叠放)。
3、引导幼儿为小动物排序,验证寻找结果。
关键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找对了吗?(出示ppt《你是我的小邻居》)小动物的数量与房间序号是一样的,因为大象是一个人住,所以大象是住在1号房间……
三、感知相邻房子中动物数量的变化,了解相邻数的含义。
1、回忆故事,发现序数中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规律。
关键语:①小猴子住在几号房间?(5号)7号房间住着谁?(小兔子)一共有几种小动物?(10种)②小动物的房间号都是按照序数排列的,4号和5号房间的小动物数量有什么变化?(4号比5号少一个,5号比4号多一个)5号和6号房间的小动物数量又有什么变化呢?(5号比6号少一个,6号比5号多一个)
小结:从小到大排列的自然数中,一个数前面和后面相互邻近的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比如5的相邻数是4和6;4比5少1,6比5多1。
2、师幼互动,加深相邻数概念。
关键语:现在老师考考你们,3的相邻数是谁?4的相邻数是谁?(随机说出10以内相邻数)
四、数字游戏:你是我的小邻居。
1、介绍游戏玩法及其规则。
关键语:相邻数看来是难不倒大家了,那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难度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10个小朋友,站成一横排;从左到右依次报数,报到数字几自己就代表几。老师会说出其中的一个数字,当我说出后,这个数字的相邻数小朋友就要向上跳起1次,同时其他小朋友全部蹲下。
2、将幼儿作为主体变成数字进行游戏,巩固相邻数。
关键语:规则明白了吗?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可随幼儿兴趣多玩几次)
3、小结游戏。
五、数字宝宝排排队。
1、出示ppt,找出排序错误的数字。
关键语:10的位置为什么是错误的?10比9多多少?它应该在9的前面还是后面?(教师还可随机将一组或几组自然数顺序打乱让幼儿练习)
小结:在自然数的序列中,每个数字的排列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更换位置。
2、出示操作单,幼儿找出排序错误的数字,完成操作单。
关键语:操作单上的`数字宝宝位置也错了,你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3、对照ppt自我验证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1—10,供幼儿操作寻找10以内的相邻数。
2、美工区:绘画"动物们的家"。
3、家园共育:回家看看你家的邻居是几,住的是谁。
附故事:森林里有很多漂亮的房子,每个房子都有一个序号,里面住着不同的小动物,小动物的数量与房间的序号是一样的。长颈鹿住在 2 号房,它的旁边住着大象和小猪,大象是 1 个人住,小猴子说:"我的邻居是 4 只小松鼠和 6 只小鸟"。8 号房间里面住着 8只可爱的小猫,它的邻居是小兔子和小青蛙。小老鼠住在 10 号房间,它的邻居是小青蛙。
小朋友们,你知道每个房间里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吗?它们分别有几只?
【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通过种植活动,引导幼儿学习种植植物和照管植物的技能,并观察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准备:
在幼儿园开辟一小块适于种植的园地,准备一些颗粒饱满的黄瓜种子,以及种植用的铲子、水桶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幼儿展示黄豆和黄瓜种子,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东西,是否见过或吃过。
2.教师肯定幼儿的回答,然后引入说明现在是春天,是种黄瓜的好时节,要请幼儿一起去种。
3.教师把幼儿分成若干组,各组均有铲子、种子和小桶,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
4.教师示范如何种植,如挖多深的坑,坑与坑之间隔多少间距,如何撒种,盖土和浇水。教师给每组幼儿划一个区域,准备好说,便可以开始种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每坑不要撒太多的种子,注意间距,浇足够的水等。
5.教师小结种植活动,引导幼儿收拾整理种植用具,并安排每天给玉米和葵花浇水的'值日事项,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每天安排几名幼儿值日并负责观察种子的变化的情况,回到班里向大家报告,也可组织全班幼儿每2~3天去观察一次,并共同谈论。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像房子一样的车是什么车,感知这种车的结构和功能,体会儿歌的情趣。
2、理解儿歌的内容,丰富词汇“日晒”“雨淋”“聆听”“自由自在”。
3、能根据房子的功能仿编儿歌,发展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案活动准备
1、《房车》挂图一张,事先用白纸遮住轮子。
2、请幼儿准备一张房子的图片带回幼儿园。
3、屋顶、窗户、大门、床、轮子头饰各一个。
幼儿园教案活动过程
一、观察体验。
出示房子图片,请幼儿观察房子由哪些部分组成。
——师:请仔细观察,看看房子都由哪些部分组成?
——师:再看看这些图片上的房子,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每栋房子都不大相同,有的是多层的,有的是平房,有的是红色的外墙,有的是尖尖的屋顶……尽管房子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门、窗户、屋顶和墙。
二、欣赏儿歌。
1、激发兴趣。
房子都有门、窗户、屋顶和墙,可是我要的房子不但有这些东西,还要有一样特别的东西。你想知道是什么吗?(揭开被遮住的轮子)有轮子的房子像什么?对,像车,所以,这种房子叫房车。为什么要有轮子呢?请你听我念儿歌。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启发幼儿理解“日晒”“雨淋”“聆听”“自由自在”等词的含义,体会儿歌的情趣。
——师:我的房子要有屋顶,这样我就不怕什么?
太阳也叫日,所以不怕太阳晒也可以说不怕日晒。
不怕被雨淋到可以说不怕雨淋。
——-师:我的房子要有窗户,这样就可以听到什么?听小鸟唱歌,可以用个更好听的词来形容:聆听,就是很认真地听,很仔细地听的意思。
——师:我的房子有了轮子,就可以像汽车一样怎么样?对,可以像汽车一样到处开,很自由自在地四处旅游了。就像儿歌里说的那样“自由自在游四方”。是不是很棒?很有趣呢?
引导幼儿看着图与教师一起朗读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和语言的轻重。
三、表演游戏。
幼儿分成五组分别戴上头饰围成圆圈蹲下,第一句由戴屋顶头饰的幼儿站起来念,第二、三、四、五句依此类推。念完一遍后,交换头饰继续做2—3遍游戏。
四、仿编儿歌。
1、请幼儿想想,屋顶、窗户、大门还有什么作用?
2、房子里除了有床,还有什么?它可以让你怎么样?
3、房车除了可以带我们去旅游,还可以帮我们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得越新奇越好。
4、教师与幼儿一同将好的诗句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儿歌。
幼儿园教案活动应变
1、观察体验这个环节可以放在日常环节(如进餐前)中进行。
2、本次活动可以放在故事《我的家、你的家》之后进行,幼儿更容易理解儿歌内容和进行仿编。
幼儿园教案活动延伸
1、可以和孩子一起将仿编的儿歌制作成图书。
2、观察真实版的.房车图片。
3、可以在日常环节进行表演游戏或仿编游戏:围成圈蹲着,一人说一句儿歌,说的人站起来。
幼儿园教案区角活动
1、语言区:①把幼儿收集的房子图片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房子图片。比较自己带来的图片上的房子与别人的异同。
②将幼儿仿编的儿歌写下来,制作成一本本图书。
2、数学区:用几何图片拼贴房子、房车。
3、美工区:用纸盒、纸片、瓶盖制作房车、房子。
幼儿园教案环境创设
墙展示区:房子的结构图、不同的房车、不同的房子。
家园同步
1、复习儿歌、仿编儿歌。(参看幼儿操作材料、图书)
2、和家长用纸盒、纸片、瓶盖制作房车、房子。
随机
当刮风下雨时,可以引导幼儿复习儿歌、丰富和运用新词汇。
相关链接
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电影《飞屋旅行记》《房车之旅》片段,感受飞屋的神奇和房车的便利。
附录:房车简介
房车,英文全称recreationalvehicle,简称rv。rving,旅行房车。
用房车旅行,随意停靠在远离城市的沙滩、湖岸、草地、山坡、森林中,同时又拥有城市的生活方式:自己做可口的饭菜、洗个热腾腾的澡、睡柔软舒服的床、看电视、听音乐、放dvd等。
rv跟缩小版的房子一样,大体可分为自行式与拖挂式两种,自行式房车又可分为自行式a型、b型、c型,拖挂式房车可分为拖挂式a型、b型、c型、d型及移动别墅,房车一般都有卧室,装了座厕、盥洗台、浴缸的卫生间,客厅,开放式厨房。客厅里两边都有大窗,方便随时随地欣赏路上的风景,地上铺着浅黄色的地毯,奶黄的软包内壁再配以原木装饰,确实有一种家的味道。“房子”里面还配备空调、液晶电视、vcd、冰箱、微波炉、煤气炉、热水器等电器。电器的启动,完全依赖交流发电机提供电源,在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就由外接电源取代。同时,车上还装备了许多安全设施,包括lpg(液化石油气)检测器、co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紧急出口、灭火器、安全带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大家普遍以1999年贺岁片《不见不散》作为中国房车出现的标志,截至20xx年,房车在中国已有10年发展历程。中国房车保有量为10000辆,中国房车生产制造厂大约有二三十家,产品大都出口欧美国家。而国内销售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现代房车的标志之一是豪华和舒适,但它的雏形却是吉普赛人的大篷车,在欧洲,旅居房车被叫做:caravan,说是大篷车的意思。一次世界大战末,美国人把帐篷、床、厨房设备等加到了家用轿车上。1920年,一些人把木结构的简易家具加在t形底盘上。到1930年,房车运用了飞机的结构设计,在车上安装了舒适的床、便利的厨房、供电供水系统。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发达的公路系统使房车工业迅猛发展。到1950年,从小型的diy式到豪华的30英尺长的拖挂式房车均走向了成熟。
大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