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秋教案通用5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具备跨学科内容的教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在教案中,可以加入对学生表现的个性化反馈,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故乡的秋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故乡的秋教案通用5篇

故乡的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杨梅的可爱特点,学习作者把事物观察仔细、把事物写细致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描写杨梅树、果的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数预计:二教时

第一教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板书课题

1、读题,想:你是怎么理解题目中爱字的意思的?(引导学生用爱字组出适合题目的词语)

2、议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小结。

二、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写的是什么?)

(2)点画课文的生字词语。

(3)遇到不懂问题在书中打上?,或学习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小结后指导学习课文生字。

三、齐读课文,巩固认知,指导学生解决下面问题:

1、哪一节写的`是杨梅树?哪几节写的是杨梅果?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认识课文详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学习心得后作汇报。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情况后,进行语言文字巩固训练。

1、你对课文内容了解了什么?

2、组词练习、读读写写重点词语。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教时

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

一、简述上节的学习内容,点明本节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讨论: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小结,投影开头的方法和作用。

三、学习第二节

1、投影本节内容,指导学生朗读后思考问题:你读懂了(或知道)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读书体会。

3、指名汇报读书心得后,教师板书:树枝绿叶长。让学生思考:感受的杨梅树怎样?(引导学生说出可爱)。

4、小结和归纳后,投影课文句子和词语,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学习三六节

1、投影杨梅果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3-6节的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中认识的杨梅果是怎么样的?

3、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杨梅果的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作汇报。

4、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后作板书:形状、味道、颜色,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果的形状、味感、颜色等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点画在关的句子、词语)。

5、加深对杨梅颜色变化的了解,投影颜色变化过程。

6、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7、学与用。让学生观察和介绍他们熟悉的一种水果,进行说话训练。

8、总结这部分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谈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五、总结全文的学习要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的是杨梅,表达的是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板书: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

枝绿叶长

形状

表达作者

热爱故乡的

味感

思想感情

颜色

故乡的秋教案篇2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1.师: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少数民族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2.(课件:飞机起飞声。)

师: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1.课件演示北京的夜景。

2.说说感受。

3.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4.师: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生字识记

⑵认读词语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⑶分自然段读课文

⑷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随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故宫)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说说哪些词语句子写出了景点的美,画一画,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2.学生自读、自学、自悟

1.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辉”要注意光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2.上下结构的字“夺、宫”要注意上宽,盖住下部分。

3.半包围的字“勾、府”要注意里面书写的位置。

1、卡片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1、学生汇报学习心得,说说哪些词句写出了景点的美。

2、随学生的回答逐句指导,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如:第二小节

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华灯高照、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幢幢高楼。利用看课件作直观理解。

⑵做做小导游,向没有去长安街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边指图,边介绍)。

⑶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了解长安街了吗?(让没有选第二小节的学生也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如:第三小节

⑴理解“犹如”。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⑵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⑶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犹如()

如:第四小节

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

⑵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又怎样?(简单介绍,看课件,体会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形成于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它属于小而全,各色百货小摊小店、各种风味饮食餐馆,各种书摊,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摊贩,云集其中,于没有秩序中又自有秩序,外人不可能轻易搞明白。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近百个零散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错落有致、装修独特的一个个店面,聚来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换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争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它们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如:第五小节

⑴.“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

⑵.简介故宫。

3、刚才我们感受了北京美丽的夜景,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最后一段。

⒈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我们的首都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呢?

⒉课后观察研究一下,自己的家乡——义乌哪些地方的夜景也很美,可以画下来也可写下来。

板书设计:

灯 光 长安街:华灯高照明辉

的 的 环形路:道道彩虹

海 世 王府井:焕然一新

洋 界 故宫:银光闪闪亮煌

总 分 总

夜晚的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夜景,但课文里的很多词语、景色学生很少接触,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北京,我的做法。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我在开头设计了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配上自己充满激情的诵读课文,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虽是第一次读课文,有的学生竟然情不自禁跟着我也读起来。看完课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北京亮起来”,在以下的环节中,我始终抓住情感这一主线,让学生产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让他们满怀豪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只是在交际课中。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争当小导游),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其次是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如:“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让学生说说在义乌的什么地方看到过,然后用“犹如”想象说话,感悟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让北京璀璨夺目。在教学“王府井”这一段时,结合义乌小商品城的变化来感悟“王府井”的焕然一新。……也许给孩子感悟,孩子就能在语文学习找到一片晴空!

故乡的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丰富音乐表现力,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前交流。

你去过大海吗?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二、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通过课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大海的无穷魅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海。

三、创设情境,感受大海。

(一)咆哮的大海

仔细听:(神秘)图片、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大海在咆哮

1.它是用怎样的力度表现的'?

这样的声音我们可以用音乐的语言来描述!

——师示范(师肢体语言表现,出示强弱弱的规律)

x.︱x.︱

哗哗哗哗哗哗

2.起立,我们来模仿一下。

(二)浪花的歌唱

交流:大海有美丽、宁静的时候,这时海面上的朵朵浪花依偎在大海妈妈怀里会唱响欢乐的歌。

——师唱;(强调附点音符的唱法)

出示:565.3︱565—︱

啦啦啦啦啦啦啦

1、试唱旋律

2、纠正附点音符的节奏

有附点音符的地方要唱得长些。表现出朵朵浪花荡漾开来,延伸进了大海妈妈怀抱的感觉。

3、再唱

四、新歌学习,唱响大海。

揭题:《大海啊故乡》

导:壮阔、美丽的大海是生命的摇篮,让我们无限依恋,无比热爱。所以人们赞美它,歌唱它。今天老师就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跟大家分享,听!

(一)欣赏范唱。

1.第一遍欣赏,了解歌曲。

要求:边听边看歌词内容。

(1)揭题:老师最喜欢的这首歌是(齐读:《大海啊故乡》)师:作者为什么把大海叫做故乡?你能从歌词中找到答案吗?

(2)交流,歌曲的情绪如何?

2.第二遍欣赏轻声哼唱,试着划分歌曲的段落。

交流:可分两个乐段。

出示段落标记:ab

(二)分段学习。

1.a段学习

请你用l?轻声跟老师的琴声哼唱。

1)跟琴声用l?哼唱。

2)这段旋律中也多次出现了什么音符?——出示附点音符

3)再次哼唱旋律,唱足附点音符的时值。

4)请生朗读歌词。

5)演唱歌词,发现问题纠正。

6)再唱a段。

2.b段学习

1)跟琴声用l?哼唱,熟悉旋律。

交流,b段与a段相比音区的位置是高还是低?

3)齐读歌词。

4)交流:歌词表达的情感:依恋、热爱。

再读歌词。

带着这样的情感让我们唱一唱歌词。

5)唱歌词。

(三)跟琴完整演唱歌词,唱出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

五、歌曲处理,情感升华。

(一)力度处理。

1.大家在演唱时,有没有发现b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去掉?这是为什么呢?——交流

2.这里是作者情感的升华,不一样的情感在力度上可以怎么表现呢?(依次出示mff)

第一次演唱时声音强一些,用mf来表现;第二次演唱时声音更强一些,用f来表现。

3、用不同的力度演唱b段歌词。

4、a段是叙述的语气,我们可以用什么力度来表现呢?出示mp

4.用不同的力度跟音乐演唱歌曲。

(二)乐句处理。

1、长音处理。

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第一句,对照歌谱,哪种唱法是正确的?(正确的先唱,老师强调长音的唱法)交流

2.换气处理。

(1)注意运用腰部力量有气息的演唱,同时还要统一好乐句的换气。两小节换一口气,唱时吸气要深一些。

(出示换气记号)

(2)师范唱第一句,加上手势。

(3)下面我们再把歌曲连起来唱一唱,注意长音、注意换气。

3.再唱歌词。

(三)巩固演唱。

师:刚才我们是一起唱这首歌的,这种演唱形式叫齐唱,除了齐唱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演唱?

故乡的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入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学生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入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学生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

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2、回顾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欣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

(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

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3、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词赏析。

①歌词美在对环境的描写,桃树环抱的村庄,明净的水面映着盛开的桃花,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又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显现姑娘们喜悦的脸庞,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画卷,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歌词美在对边防战士的刻画,为了美丽的故乡,为了故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意驻守在最艰苦的地方,这种“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

③美在运用映衬的手法,更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一面是如画的故乡:盛开的桃花,明净的水面,孩子们的欢笑????一幅祥和宁静的生活画面;而另一面则是风雪交加的边卡,两相对照,更映衬出战士们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4、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首歌词。

5、欣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6、用同样的方法赏析其余四首歌词。

让学生对歌词中的“意象”进行圈点批画,并进行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品读。

三、课堂小练习

1、补充诗中作者用以表达情感的意象,体会诗人思乡的情感。

悠悠( )矿,切切故乡情。

( )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家在梦中何日到,( )

江南几度( )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2、回顾期中测试卷上的阅读短文《故乡》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段话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四、课堂小练笔

假如你参加夏令营半个月不能回家;假如你求学在外半年不能回家;假如你在异国他乡工作几年不能回家????请你从中选择一个画面,以“想家”为话题,用上景、物、人或事这些表达情感的意象,运用“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或“叙事抒情”等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思乡之情和你对家的理解。

故乡的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课后练笔做准备。

3、在弄清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分段。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理解词语贪婪、吮吸、伸展。从而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

教学难点:

通过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第3段,为学生写作做准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用投影片书写课后作业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析题:

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

(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

(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

(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2、重点读音指导:吮汁津

(二)指导理解词义。

1、生词通过理解。

贪婪原指不知满足。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2、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

(1)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2)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弄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

五、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

六、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说每段段意

第二课时

一、齐读文题,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训练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练笔打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

(一)指名读,思考: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二)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投影课后作业3,请学生读。这实际就是课文的第2段。

(二)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三)通过删读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画出的词不读。体会写出了杨梅树的什么?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

(四)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一)读第3段,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板书:形色味)

(二)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1)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提问: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

(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

(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

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

提问: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

(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

提问: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

二、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三、总结板书,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

四、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

故乡的秋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我的故乡800字作文5篇

夜是故乡明作文优秀5篇

月是故乡明作文300字5篇

我的故乡梦600作文模板5篇

关于月是故乡明的作文最新5篇

故乡的河的读后感推荐5篇

故乡的河的读后感5篇

故乡的河的读后感精选5篇

故乡的雪故乡的情读后感参考7篇

故乡的雪故乡的情读后感推荐8篇

故乡的秋教案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