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快速查阅和执行,高质量的教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下面是淘一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羊的剪纸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羊的剪纸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不同的手法剪出窗花。
3、情感与态度目标: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继承并发扬民族艺术,让学生从小培养对民族剪纸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的剪、刻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难点:对剪纸艺术的信心与兴趣,剪纸外形设计。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订书钉。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大家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剪纸)剪纸: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你能说说我国的民间艺术还有哪些吗?让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有陶瓷、泥塑、布艺、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灯彩、吊饰、木刻、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
这些民间艺术品,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
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今天我们就学习这其中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剪纸》
一、情境创设:(挂图)出示红“双喜”字。
师:这个字,大家熟悉吗?(熟悉)太熟悉了!这个“喜”字,也是老师带给你们的祝福:愿你们每一天都喜笑颜开!这个字谁会剪?(总结学生的.方法)现在请用大家用最短的时间,最巧的手,把这双喜剪下来,好吗?(学生剪,老师巡视指导)(创设剪“双喜"这样一个情境,激起学生活动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感兴趣,都跃跃欲试,渴望自己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师:剪好的同学,请把双喜举起。(看一下)很多同学都已剪好,而且很漂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剪的?老师归纳步骤::对!可以先把纸对折,画上线,再剪。(折叠、画线、剪裁)。因为喜也是轴对称图形,对折一次,画上一个喜再剪下;对折两次只要剪喜的一半就可以了。
(生答师演示折叠双喜,以及喜字的其它形式。
板书:
剪纸的折法:对称折(通过教师演示双喜的折叠过程,形象生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
探索活动:
仿例制作: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另一张纸,看下一幅图(蝴蝶),按照刚才的三个步骤,动手在自己的红纸上剪剪看,能不能得到这个蝴蝶的图形。老师将取优秀的作品展示。
(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
作品展示: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画出各作品对称轴。(很好!这是对折两次剪出的两只蝴蝶:这是对折这一次得出的一只蝴蝶。)
二、体会设计思路:
师:人的智慧是无尽的,简单的事物里往往蕴涵着不平凡。
羊的剪纸教案篇2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题目上文章的眼睛,从这个题目中,我可以感受文中的哪些内容呢?
我想了解的是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姥姥,她剪纸的水平怎么样?他剪过哪些纸?这些剪纸有什么寓意?
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
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
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
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
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
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
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纸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来自哪里,来自他的勤劳,来自她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坚持不懈呀。因为熟,所以生巧,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所以姥姥乐于剪纸,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
这里写的是什么呢,还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吗?不仅于此,更多的是从文字中传达出来的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
此时的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术,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村子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与和乐。
所以品味出心灵手巧是第一步,品味出更多的感受,才是文字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吧?
解读姥姥
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
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心灵手巧”与“劳作”。
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
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
文是写道: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
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
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是普通的,彩纸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动剪刀啦。
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说姥姥是“无所不能”。
四是借乡村人之中,来赞吧奶奶剪纸技艺的高超,她是剪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所剪出的东西就像是活的一样,
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奶奶的手巧吗?
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
文中写道: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马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里面,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一个是身心入境,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
两段话中,还有两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这句话为下文写姥姥“拴”我做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另一个是姥姥说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与下文遥相呼应的句子还有一句,那就是对剪刀声的描写:
“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直播,悦耳至极。”
这句话,与文中最后一段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姥姥的手巧来自哪里,到这儿我们多多少少明白了,它来自勤学,它来自苦练,它来自剪刀的不离手!
所以文中继续写道:
是的,庄稼人都图个吉利,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从这一段中,可以解读出什么来呢?
一是姥姥为村里人剪“喜鹊登枝”剪得多,因为庄稼人喜欢,所以请姥姥剪的也就多,姥姥通过剪纸,把吉利送给我乡里乡亲,把祝福送给了乡亲们。给他们带去了吉庆祥和。
二是在这段话中,姥姥是剪刀不离手的,那么可想而知来请姥姥剪纸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奶奶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不也就体现在这里吗?
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
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头那般灵活了。剪刀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它,使用它。
三是从中,还可以体会到姥姥的勤劳。体会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来自她的“总剪”。
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
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
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说说那个“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
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
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罪人”了,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
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
而教师问“长大之后,姥姥还能拴住‘我’吗?”
我认为这样的问,是在误导。
难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吗?
肯定不是,那是因为姥姥寄来的剪纸,让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姥姥的剪纸和她剪出的艺术形象,已经像一坛发酵好了的老酒。香醇了作者的一生。他的难忘,是回味,是思念,也是缅怀。
因为剪纸里藏着浓浓的祖孙情。那是长者倾心地像牛一样地付出,是后来者在长者的关爱之下像兔子一样快乐成长的这情吧。
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拴”,不是谁要“拴”住谁,而是感悟亲情之后的美好回味。
姥姥的剪纸,他对我的关爱,剪纸艺术的种子,剪出的美好形象,已经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我长大之后的心田里萌发,萌发出一片充满绿意的思念。
而这,正是纠缠着的浓浓亲情之感。
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
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
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缠”的韵味
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
“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
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
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
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
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在剪纸的天地里,“我”体会到了兔子的快乐,那不就是童年的我的快乐吗?我也体会到了老牛的敦厚,那不就是姥姥的敦厚与朴实吗?
姥姥的关爱,让有拥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乐啊。
沉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的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吗?
教学的设计,从题目入手
从题目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就能把全文给统一起来。
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仅品她的剪纸的技艺,更品她的勤劳,还品她的善。
二是品剪纸。品剪纸带给乡村人的情,品剪纸对我的熏陶,带给我的亲情。
其次注意的是,在品的时候,不要抓整个的句子,可以抓关键的字词,从字词入手,然后到句,到段。抓字词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点,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涣散。而一涣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触角,而不容易把握了。
可以抓的字词又有哪些呢?
一个“巧”字,一个“神”,一个“善”字,一个“熟”字,一个“拴”字,一个“缠”字。一个“梦”字。
这些,不都是表情达意的字眼吗?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 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教材解读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之二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 教案 12姥姥的剪纸 教案
姥姥的剪纸 教案2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三 】《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与反思 】《姥姥的剪纸》案例与反思 】《姥姥的剪纸》教学随笔
姥姥的剪纸 教案三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羊的剪纸教案篇3
活动名称:剪纸:窗花
活动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图形剪窗花。
2、通过欣赏了解窗花的多样性以及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
3、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用完后放子篓子里。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各种颜色的正方形蜡光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剪纸作品,了解窗花的多样性以及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
1、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上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面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2、教师: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窗花上的图案有很多种,有十二生肖、动物、植物等。你们也想剪一剪窗花吗?
二、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折纸和剪纸的步骤,帮助幼儿了解剪窗花的方法。
1、教师:看图示,说说怎样折正方形,用剪刀剪在哪里?
2、教师边讲解边剪出一个圆形的窗花。
3、剪好后,打开窗花,让幼儿欣赏、发现窗花的对称性。
三、幼儿剪窗花操作活动。
四、幼儿窗花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美术区域,请幼儿说说:我最喜欢的窗花。
幼儿讨论后,教师利用录像进行,初步了解剪纸的基本品种及其艺术特色:窗花——装点环境、渲染气氛、辞旧迎新;装饰剪纸——装饰、暗示生活的理想;特种剪纸——观赏;绣花样子——刺绣的脚本。
教师介绍民间剪纸的基本方法:选纸→折叠→选择图案→沿轮廓剪→打开。
活动后的材料投放区角,鼓励幼儿继续尝试,制作出不同的花纹和图案的窗花。
羊的剪纸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引导幼儿喜爱民间剪纸艺术和欣赏窗花的情趣。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学会三次对边折、对角折剪纸的方法。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手工纸若干、小剪刀每人一把,范画数张。
活动过程:
1.欣赏分析:
1)欣赏范画窗花作品
出示范画:这是什么?在哪里见过?什么时候人们张贴这些窗花?人们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喜庆、漂亮)这些窗花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想不想剪这些窗花?下面咱们就学习剪一些简单一点的窗花。
2)师幼一起剪窗花,注意制作步骤,剪出各种花纹。
正方形的纸对边折两次、对角折两次,左手拿中心点在纸的边沿剪出三角形、半圆形等,也可以把正方形的四角剪掉成圆形的作品。
2.操作体验:
1)幼儿操作,老师提醒幼儿手拿住中心点,避免剪坏。
2)鼓励幼儿剪出不同的花样,有创新。
3.欣赏分享:
张贴窗花,集体欣赏,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感受喜庆的气氛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小结:主要总结图案的对称、形状等。等以后过年过节还有结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我们自己的剪纸贴上,那多好啊!
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开展了《剪窗花》,在活动中制定了三个目标
1、初步感受中国剪纸艺术的美,体验表现美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剪窗花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美好情感。
3、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真确培养幼儿使用剪刀,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本次活动以欣赏窗花进行导入,我引导孩子欣赏黑板上粘贴的窗花,还从网上下载了各种类型的民俗窗花,通过多媒体引导幼儿欣赏,孩子们了解了窗花里蕴含的美好祝愿,知道了剪纸是中国人发明的。
欣赏完窗花,孩子对动手剪窗花充满了期待,于是活动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示范剪窗花,幼儿动手剪窗花。幼儿剪窗花时我给他们的指导是,剪刀像走迷宫样,绕过来,绕过去的方法。可以剪不同的形状和花边。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们基本能顺利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有的孩子剪完一张又一张,兴趣浓厚。
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剪的方法和形状。怎样剪出这样的图形出来的。从幼儿作品发现幼儿剪窗花的胆子还不够大。主要原因是幼儿怕剪断,剪坏,不敢下手。后来我把这一目标延续着继续实施,通过个别指导及适当的鼓励,孩子们逐渐放开手脚,剪出更加丰富的图案处来了。活动虽然进行的很顺利但也存在2点不足:
1、在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可以剪什么图形时,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讨论,而是急忙告诉答案。
2、在动手操作时个别幼儿不敢大胆地动手剪,这时老师总是为孩子代劳,而没有更进一步地让幼儿大胆地尝试。相信经过这样的`反思,在以后的.剪纸活动我将会更有把握地上好。
通过剪窗花活动,我认识到活动的价值,它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延续幼儿的兴趣,延续活动中没达成的目标,或者作为教学活动目标的提升。同时给幼儿自由、宽松的空间,足够的探索实践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利于幼儿操作与探索,也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羊的剪纸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热带鱼的基础上学折热带鱼,幼儿能看懂图示并细心认真的折。
2、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激发幼儿关心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海洋世界背景图一幅,折热带鱼的示意图一幅,各色正方形彩色纸若干,胶水、棉棒。
【活动过程】
1、出示海洋世界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我们今天要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做客,你们看!” 出示挂图:“大海不仅美丽,还特别的神奇,有哪些小动物生活在这里?”
2、出示热带鱼的范样、引导幼儿观察热带鱼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 “这条小鱼跟我们见过的鱼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形状、花纹等方面观察)“因为他生活在温暖的热带海洋里,所以人们叫它热带鱼。”“小热带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可是它一点也不开心,为什么?”(请幼儿帮助它找小伙伴)
3、引导幼儿学看示意图,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幼儿理解示意图。
(1)将正方形纸“对角折”,把折好的三角形看做是一个“小宝宝”,顶角是小宝宝的“头”,底边两个角是他的“手臂”。将其中一条手臂向上折,比喻象小宝宝用手摸他的“脑门”,将另一条手臂向后折,就象小宝宝在用手摸“后脑勺”。(请幼儿讨论,用动作试一试)
(2)从顶端找一个“大嘴巴”,让大嘴巴张开,(把手伸进“大嘴巴”里一撑),撑开后变成一个双三角形。
(3)将双三角形其中一个的底边角向下折,另一个角也对折过来,就像两只手臂在身前交叉。(请幼儿用动作试一试)
(4)最后把纸反过来,在上面添画鱼的眼睛、嘴巴和美丽的花纹。
5、请幼儿一起欣赏折好的热带鱼,并问一问小热带鱼现在开心了吗。
羊的剪纸教案篇6
一、欣赏导入
(1) 同学们,老师首先请你们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课件(配乐播放剪纸作品) (2)欣赏完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刚才欣赏的都是剪纸作品(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我
看见奶奶剪过)(奶奶都剪了些什么呢?)(红红的大福字,贴在了大门上) 生2:我觉得这些剪纸非常漂亮,剪出来的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生3:我觉得剪这些图案的人手可真巧。
生4:看完以后,我也特别想学。(你是不是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你真是一个有上进心
的孩子)
(3)师小结:是啊,这一幅幅漂亮、生动的剪纸作品勾起了我们很多美好的遐 想。同学们,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一张普通的红纸,在民间艺人的
刀剪之下,几经盘转,倾刻之间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几千年来, 剪纸以其独特的表现力,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民族艺术史上,谱写??
无声的乐章。怀着对这门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好奇之心,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本学期的综合 实践活动——走近剪纸。
课件出示课题:综合实践活动 《走近剪纸》——选题指导课
二、分组确立研究主题。
(1)同学们,关于剪纸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每年过年的时候奶奶都会剪一些漂亮的窗花贴在窗户上 ;我在贺卡上也看到过一些剪纸图案;妈妈买的鞋垫上也有剪纸的图案。)
师:也就是说剪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对吗?
(2)你们还想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剪纸这门艺术呢?(生自由说)
1 我想知道剪纸是谁研究出来的? 什么时候有的? 2 我想知道剪纸都需要哪些工具? 3 我想知道那么漂亮的剪纸图案是怎么剪出来的呢?4 我想知道剪纸需要哪些材料? 5关于剪纸一定有一些传说故事,我特别想知道。6 我想知道剪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7 我想知道剪纸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8我想知道剪纸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9我想知道剪纸的窍门是什么? 10我想知道为什么人们在过年的时候要贴福字,剪窗花呢? (随生说师随板书)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问题。但是我感觉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比较零碎,有些问题可以归为一个问题,好,下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讨论一下,哪些问题可以归为一类呢?(生自由讨论)随着学生归类,师把这些纸条贴在黑板上。(剪纸的种类 、剪纸的方法 、 剪纸的工具 、剪纸的传说 、剪纸的历史 、剪纸与生活、剪纸的影响)
(4)这些就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主题。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些问题,是不是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呢?我们以前上综合实践课的时候,曾经说过选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么我们本节课的选题原则就是:课件出示:选题要有研究价值、选题可操作性强、选题要贴近生活(师读)
(5)好,下面请同学们对照选题原则,讨论一下哪些问题适合我们研究,哪些问题不适合我们研究,并说明理由。
(6)经过大家的筛选,我们觉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展开调查研究。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呢? 好,现在咱们来分一下组,想研究剪纸的种类的同学坐在第一排,想研究剪纸的方法的同学坐在第二排……
(7)自由结好组后,听好老师的要求:每组给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推举出本组的组长,并且分别说出取名和推举组长的理由。(课件出示) 小组汇报
(8)下面老师要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表,要求:每个小组长起到组长的作用,带领组员合
作商讨这张表格的填写,小组成员要积极献计献策,初步完成活动计划。(课件出示)
三、师展示剪纸
过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停一下,等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完善我们的活动计划表。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都很好,兴致都很高,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师剪纸)
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制定了一个简单的初步方案,在以后的实践课我们还会制定更加详细的方案,希望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好吗?
羊的剪纸教案篇7
教学内容:
p62~6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利用实物投影仪欣赏剪纸作品。
2、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制作剪纸。
3、问:你最喜欢刚才的哪一幅剪纸?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4、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谈话: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使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学生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分类。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以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2、研究方法
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案?你知道这样漂亮图案是怎样剪成的吗?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进行剪纸。
(3)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4)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教师指导枫叶图案:
一次对折——沿外边画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小结:剪纸时对折要整齐,画样要美观,用剪要稳当。
2、二次创作
出示p62下方的剪纸步骤。
提出要求:按照要求及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好。
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
小结: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了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p63长方形剪花边——叠剪图案
3、独立创作
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阳刻(剪去的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阴刻(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阴阳混刻。
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四、全课总结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瞧,你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的精美图案,真令人佩服!请选择一件你最为满意的作品,将它贴在白纸上,并写上你的名字,然后放到讲台上展示,让我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创作的乐趣吧!
五、课后作业
奇妙的剪纸。
羊的剪纸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民族剪纸艺术品,布置活动室。
2、每人长方形的纸条、彩纸、剪刀、彩笔和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教师将范例发给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着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粘到纸上,然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将长条纸对折2-3次.
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边缘线不要剪断。
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和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羊的剪纸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