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拟定活动策划的时候,肯定要注意段落层次分明,在一年一度的活动开始前,大家是时候准备制定一份活动策划了,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端午活动策划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篇1
一、指导思想:
1、组织教师、学生、古美街道社区居民过端午节,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有关知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互动,促进三为一体的共建。
二、活动主题:
“一街粽情”xxx社区xxx小学端午节----“快乐家庭日”系列活动
三、活动时间:
xxx年x月7日上午8:30-11:00
四、活动地点:
xxx小学
五、活动内容:
(一)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端午节小调查问卷”
(二)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x月7日“一街粽情”主题活动。
1、粽子擂台赛
2、慈善义卖
3、民间技艺展示
4、弄堂游戏
5、亲子游戏
6、团队展示:
(1)猜谜廊
(2)穿珠表演及招募
(3)编结展示、丝网花
(4)旗袍沙龙展示
(5)智障人士表演
(6)献血志愿者招募、流动采血车
7、亲子特色推荐
8、其他项目:放映厅,乒乓室,广播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篇2
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浓浓乡情和融融亲情,增强学生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亲和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端午节文化的搜寻、思索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熏陶。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锻炼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活动时间
x月x日下午第二节课
二、参加人员
一~六年级学生
通过找一找、说
三、活动内容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学一学、缝一缝等方式,走进端午节,感受端午文化。
1。“秀秀我的小巧手”:一二年级缝制香囊、做五丝等;
2。“端午节知识知多少”:三年级学生做手抄报以“走近端午”为主题,重点反映端午的习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
3。走进屈原诗词:四年级学生通过诵背诗词来理解端午文化。
4。 “我跟老师学一技”:五六年级学生重点学习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活动结束后,综合实践活动老师x月x日之前(一二年级班主任)将活动方案电子稿发送教务处邮箱,字体四号宋体。活动期间,一、二、四、五年级进行拍照,每班选两张最佳照片,由大队辅导员收集后拷到教务处电脑。三年级每班上交五份手抄报。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篇3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快要到了, 每逢过节,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喜气洋洋,在节日当中也会有许多有趣、难忘、热闹的事情发生,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就随之而来,例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当地有哪些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等等,针对学生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围绕“学校课程屈原文化探究”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借阅图书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
二、活动具体目标
1、用收看电视、查阅书报、走访社会、问爸爸妈妈等多种途径获得资料,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会介绍端午节的知识;掌握粽子的制作方法,会制作粽子,并学会制作一些具有端午气息的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了解“挂香艾”、“划龙舟”“吃粽子”的缘由
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5、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6、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7、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8、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四、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相机、电脑、纸张、彩色笔、日记本、文件夹、文件袋等工具。
学生向家庭成员初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通过阅读书籍查找相关端午节资料。
2、老师准备:
搜集跟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图片。
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8人,每组确认一名组长和一名材料员。
计划和材料的相关表册。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小组及内容分工
(1)、教师提供个案(“端午节活动——采访小组活动记录表”和“端午节活动——调查小组调查表”)
(2)、小组共同设计,完成各自活动记录表或调查表。
(3)、小组长上台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第一小组
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第二小组
划龙舟的缘由
第三小组
挂香艾和喝雄黄酒的缘由
第四小组
吃粽子的缘由
第五小组
学习粽子的制作方法
第六小组
龙舟的图片(画或者摄均可)
(二)制定活动计划
(1)、教师提出:在我们开展活动前需要有一个计划,确定每个组员所承担的任务,确定活动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
(2)、小组讨论,共同制定活动计划。
(3)、小组长上台交流各组计划,教师予以指导:分工明确,任务到人(如:组长,负责整个小组工作的协调和安排;记录员,记录每次讨论的纪要以及每次活动组员出席情况,组长负责小组活动和成果的汇报。)
(4)、全班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谁能帮助出个金点子?谁能帮助提点建议?
(三)、围绕制定的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分别给予方法指导。(在四天假期中完成)
(四)、小组分别回报实施情况
(1)、第一组,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端午节由来已久。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对每年的午节期间的喜庆场面皆有描述:“岁五六月间斗龙船。”端午节当天还会吃粽子和龙舟饼,龙舟饼:又名松沙酥或嫁女饼,是传统的手制饼之一,喻意为富贵团圆、幸福年年,端午节这天人们还在大门的两旁插上香艾,吃饭时还喝雄黄酒。
(2)、第二小组,划龙舟的缘由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一项传统民间体育活动,有这样一首诗可以概括:
竞渡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第三小组,挂香艾和喝雄黄酒的缘由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第四小组,吃粽子的缘由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5)、第五小组,学习粽子的制作方法
粽子的种类很多,有:鲜果粽子、八宝粽子、百果粽子 、裹蒸粽、枧水粽、咸肉粽等。我们小组基本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6)、第六小组,龙舟的图片(画或者摄均可)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我们小组都会画龙舟图。
六、活动总结
学生在活动中的认识不断提高,知识不断丰富,在活动得到了发展,伴随着活动的逐步开展、结束,学生也学会了在活动中进行反思。写下了此次综实践合活动的心得。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七、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懂得了小集体的力量,也真正感受到在这个大集体中自己的能量和作用,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活动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统计、讨论等,不仅了解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等传统文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篇4
一、活动背景:
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范文之规划方案: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为中国的一个个传统节日,从来没有被人遗忘。由中宣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可见,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因而,学校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根据学生实际,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端午节认识与了解,用节日的传统文化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三、活动主题:“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要求
(一)、具体实施阶段(x月x日——x月x日)
1、由大队委干部发表以“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x月x日,大队部负责)
2、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x月x日前,大队部负责)
3、学校德育处利用校班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端午节”民俗民风知识讲座(x月x日),规划方案《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通过讲座,让每个学生对端午节的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动员学生跟随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动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节日美好体验,加强了亲子间沟通、了解,以此和谐亲子关系,也能更好的帮助延续传统文明。(德育处负责)
4、一——五年级童谣征集活动。(每班5篇)(x月x日之前完成,xx处负责)
5、三——五年级“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端午小报制作比赛。(每班3份)(5月28日前)
6、端午软笔书法比赛。(美术组负责,x月x日之前完成。)
(二)、总结展示阶段(x月x日)
1、环境布置:
童谣(征集:xx x月x日前)(装饰、编号:xx x月x日前)(悬挂:美术组)
书法(征集:xx x月x日前)装饰:xx x月x日前)(悬挂:美术组)
赛龙舟彩泥展(xx)
评选(选票印刷、分发、投票箱、后期统计:xx)
选票(你最喜欢的10首童谣)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篇5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一、活动一:端午文化我知道
通过上网、收看电视、查阅书报、走访等多种途径获得资料,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端午节的活动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调查、探究家乡端午节文化,然后办一张关于端午节的摘抄。
二、活动二:欢度佳节悟亲情
和家人共庆端午节,拍一张一家人欢度端午节的照片,感受亲情,也可以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趣闻。
三、活动三:“情系端午”话屈原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是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具体要求: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不同途径了解屈原及他身上体现的高贵品质,完成手抄报。用a4纸,标明姓名和班级。题目自拟,版式自行设计,内容提示:屈原的生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赞美屈原的诗篇和词句等。
四、活动四:“情系端午”识艾草
端午插艾。艾草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艾蒿,以驱邪祛毒。到野外观察、采摘艾草,做成标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艾草在端午节的特殊用途。
1、标本尽量完整,在报纸或书中安放:叶片向左右两侧分开摊平,小部分叶片可叶面朝下,叶背朝上,皱缩的叶片要展平,后压干,过1—2天换换纸,以便吸取标本体内的.水分。
2、当标本七、八成干时,将它安放在a4纸上,做到整齐、匀称、美观,像一幅图画。
3、做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学名或俗名)、科属、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者等,标签的大小通常是120×70(毫米),贴在a4纸的右下角。
4、用另一张a4纸做标本说明卡,自行设计版面,内容包括:标本名称、科属、生活环境、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与端午节的渊源等,并注明班级和姓名。
5、将两张a4纸背对背整合,有条件的可将其进行塑封,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
五、活动五:“情系端午”包粽子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佳节的重头戏,请奶奶、外婆、妈妈们带着自己学包粽子、品粽子,在亲手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端午文化。可以拍摄照片,用文字记录下来。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篇6
一、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小学生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开展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二、活动主题:
“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
三、活动时间:
5月26日——6月5日
四、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要求
(一)、具体实施阶段(5月26日——6月5日)
1、由大队委干部发表以“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5月26日,大队部负责)
2、各年级出好一期“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6月1日前,大队部负责)
3、学校德育处利用校班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端午节”民俗民风知识讲座(5月26日)。通过讲座,让每个学生对端午节的习俗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动员学生跟随父母一起端午系列活动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节日美好体验,加强了亲子间沟通、了解,以此和谐亲子关系,也能更好的帮助延续传统文明。(德育处负责)
4、一——五年级童谣征集活动。(每班5篇)(6月1日之前完成,德育处负责)
5、三——五年级“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端午小报制作比赛。(每班3份)(5月28日前)
6、端午软笔书法比赛。(美术组负责,6月1日之前完成。)
(二)、总结展示阶段(6月6日)
1、环境布置:
童谣(征集:黄丹凤6月1日前)(装饰、编号:朱红萍6月1日前)(悬挂:美术组)
书法(征集:黄丹凤6月1日前)装饰:朱红萍6月1日前)(悬挂:美术组)
赛龙舟彩泥展(朱红萍)
评选(选票印刷、分发、投票箱、后期统计:毛艳艳)
选票(你最喜欢的10首童谣)
2、小舞台:纪念屈原以及经典诗文朗诵会.(黄丹凤、沈莉、毛艳艳)
准备工作:舞台(后勤组)
主持(学生)
音响(顾志荣、陆忠达等)
节目单:(1)校园集体舞(毛艳艳)
(2)一3《论语》(陈娟)
(3)一5《论语》(张红艳)
(4)五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史秀琴)
(5)二3《弟子规》(施玉美)
(6)二5《弟子规》(刘玲)
(7)三2《论语》(张岚)
(8)三5《论语》(黄屹梅)
(9)四3《端午组诗》(吴娟)
(10)学校诗朗诵(沈莉)
(11)表演舞(毛艳艳)
3、端午传统游戏活动
高年级组(施健康负责)(西大操场)
(1)赛龙舟。(三——五年级)(每班5男5女)
(2)抬轿子。(三——五年级)(每班15人)
准备工作: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游戏规则(施健康6月1日前)
场地(施健康、倪怀东、徐磊)
低年级组(杨军负责)(东大操场)
(1)赛龙舟(一——二年级)(每班6男4女接力赛)
(2)抗震救灾钻山洞(一——二年级)(每班30人接力赛)
准备工作: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游戏规则(杨军6月1日前)
场地(杨军、张卫东、陈瑜)
4、区域活动
(1)包粽子比赛。(四、五年级,每班3名)(邱新生)
准备: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芦叶、碎纸(邱新生6月1日前)
(2)编制“长命缕”比赛(三——五年级每班3名)(施炜、周欣)
准备: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丝带(黄丹凤6月1日前)
(3)画(剪)艾虎比赛。(四、五年级每班3名)(美术组,朱红萍)
准备:参赛表(黄丹凤6月1日前)
小样(朱红萍6月1日前)
5、班级活动
品粽子。(全校人人一个)(班主任)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篇7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的目标
围绕"我们的节日一一端午节"这个主题,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活动目标可归纳为: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的内容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再畅想一下"我想怎样过端午节?"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行端午诗歌朗诵比赛。
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端午节"?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
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班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比赛时间:6月16日下午第二、三节课
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奖项设置:
低年级:
一等奖1名
二等奖1名
三等奖2名
中年级: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2名
高年级: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活动二: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
在临近端午节期间,各班主任布置学生在家与妈妈共同包粽子,并写一篇日记,在班会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端午节活动策划8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等,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一、活动一:端午文化我知道
通过上网、收看电视、查阅书报、走访等多种途径获得资料,让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端午节的活动等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调查、探究家乡端午节文化,然后办一张关于端午节的摘抄。
二、活动二:欢度佳节悟亲情
和家人共庆端午节,拍一张一家人欢度端午节的照片,感受亲情,也可以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趣闻。
三、活动三:“情系端午”话屈原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是纪念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具体要求: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不同途径了解屈原及他身上体现的高贵品质,完成手抄报。用a4纸,标明姓名和班级。题目自拟,版式自行设计,内容提示:屈原的生平、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赞美屈原的诗篇和词句等。
四、活动四:“情系端午”识艾草
端午插艾。艾草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艾蒿,以驱邪祛毒。到野外观察、采摘艾草,做成标本,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艾草在端午节的特殊用途。
1、标本尽量完整,在报纸或书中安放:叶片向左右两侧分开摊平,小部分叶片可叶面朝下,叶背朝上,皱缩的叶片要展平,后压干,过1—2天换换纸,以便吸取标本体内的水分。
2、当标本七、八成干时,将它安放在a4纸上,做到整齐、匀称、美观,像一幅图画。
3、做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学名或俗名)、科属、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者等,标签的大小通常是120×70(毫米),贴在a4纸的右下角。
4、用另一张a4纸做标本说明卡,自行设计版面,内容包括:标本名称、科属、生活环境、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与端午节的渊源等,并注明班级和姓名。
5、将两张a4纸背对背整合,有条件的可将其进行塑封,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
五、活动五:“情系端午”包粽子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佳节的重头戏,请奶奶、外婆、妈妈们带着自己学包粽子、品粽子,在亲手体验的过程中感受端午文化。可以拍摄照片,用文字记录下来。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二、活动设计
(一)找一找
对象:1——5年级学生
要求:从阅览室或网上找一找关于端午节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
(二)说一说
通过午会课、班会课、班队课,组织学生说说相关的知识。
1、对象:1——2年级学生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
2、对象:3——4年级学生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
3、对象:5年级学生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说说屈原的诗词。
(三)画一画
对象:3——5年级学生
要求:以“走近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能反映端午的习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3——4年级为手抄报,5年级为电脑小报。
(四)写一写
通过黑板报、班级橱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布置设计。
对象:3——5年级学生
要求:以“端午情怀”为主题出好一期黑板报。4年级学生以写信的方式为“512”灾区的的小伙伴写封信,说说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小伙伴分享端午的快乐。5年级学生进行屈原诗词钢笔书写比赛。
(五)学一学
对象:1——5年级学生
要求:以“我向奶奶学一技”为主题,学习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偿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六)比一比
对象:3——5年级学生
要求:以“六一我作主、端午我进步”为主题,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故事内容可以是学习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气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学习一项技能的小故事。
小学端午活动策划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