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其实是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具体规划和安排,我们写的教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以下是淘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锁的秘密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锁的秘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活动准备
1、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有关声音方面的经验储备,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诉幼儿我们要来这寻找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活动要求:根据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手握拳表示结束。你在演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时,你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现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诉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刚刚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办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效果,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5、结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聊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锁的秘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探索叶子的特点。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树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
1、导入:春天,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2、一起去室外观察树叶,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
二、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
1、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2、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3、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幼:我喜欢的叶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小结: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树叶的很多小秘密,如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同种树上的树叶的颜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区别。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三、记录自己地发现。
1、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四、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锁的秘密教案篇3
设计背景:
孩子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特别是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充满着好奇。“风雨雷电”这些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的自然现象,孩子们是渴望认识的。特别是“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游戏。但他们对“风”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根据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准备:
气球、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雪花和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有一位神秘的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会是谁呢?(展示气球)可不是气球,气球只是它穿的衣服,让老师松开气球的.扎口处,它快出来了。
2、亲身体验,引出主题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朋友是谁吗?
二、风的基本特征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今天请来的“风”朋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请小朋友相互合作,两人用扇子对着扇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我们的“风”朋友。
教师小结:风是看不到、闻不到、摸不到、尝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尝试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并会初步制造风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风”朋友是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风车、扇子、塑料瓶、气球、针筒、电风扇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交流讨论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
幼儿边回答边演示自己如何制造风的。
(2)幼儿互相尝试自己的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
幼儿模仿同伴的操作,并思考风的形成。
(3)提问:小朋友为什么用扇子扇、空瓶子捏、针管挤、风叶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当我们用扇子扇时、捏空瓶子时、挤压针管时和打开开关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四、游戏:雪花飘飘
有白纸做成小雪花,让幼儿运用刚才制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看谁使雪花飘得又高又远。
五、通过课件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1)炎热的夏天,微风吹来,我们会感到很凉爽;
(2)风会把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吹干;
(3)风能吹动帆船前行;
(4)风能传播花粉,让果树和庄稼结出果实来;
(5)风能发电,让人们用上电灯、看上电视;
(6)风能吹散烟雾,使空气清洁;
(通过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动画)。
2、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
(1)台风、龙卷风能吹翻海上的船、吹倒陆地上的房屋、树木、庄稼;
(2)特别寒冷的风能冻坏蔬菜和庄稼;
(3)大风能吹起沙尘形成沙尘暴。
向幼儿介绍人们预防风沙的措施:植树造林、观看天气预报。
(通过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动画)。
六、教师总结
我们也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风”,它很热情,它想邀请你们和风筝弟弟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出去玩吧。
七、活动延伸:请家长带幼儿去参观风能发电的大风车
锁的秘密教案篇4
一、设计思路:
?花儿与蝴蝶》是一次绘画与折纸相结合的美术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水平,主要活动方式是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小草的绘画,再学习利用彩色纸折出花朵,粘贴于小草上,组成一幅独特的画。活动中幼儿感受绘画色彩的美丽,体会折纸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小手肌肉的发展与协调能力。幼儿从自己制作的这一幅形式别样的画中获得满足感,成功感,有探索其他材料作画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到小草叶子的生长有疏密关系,花朵的粘贴也要注意同样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幼儿学会花朵的折法,能够独立完成折花朵;
(2)幼儿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小草的简单画法,知道叶子的固有色;
(3)活动后幼儿有能够完成一小幅类似的折纸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幼儿有探索不同材料作画的兴趣,并喜欢艺术活动,热爱美术。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学会折花朵;
难点:幼儿了解把握小草的疏密关系。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两幅折好的折纸示范画(向幼儿展示);一大幅完成了一半的小草绘画(幼儿完成另一半,供幼儿粘贴花朵);38张大小不同的彩色折纸(正方形);教师示范用的折纸两张(较大,颜色鲜艳以吸引幼儿)。
幼儿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手指游戏《什么是幸福》。
(目的:游戏使幼儿注意力回到课堂。)
2.教师一一展示范画,和幼儿共同欣赏并提问幼儿。提问:
(1)这两幅画和我们以前做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叶子是画的,花儿是用纸折的)
(2)小朋友们这幅画漂亮吗?(漂亮)
(目的:引起幼儿的兴趣,有想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
教师拿出一张折纸,向幼儿演示一遍花朵的折法,幼儿观察。教师边演示边做讲解。
2.幼儿操作
教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幼儿学折花朵,幼儿跟着学。(幼儿观察后已具备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能力弱的幼儿以及时的帮助与鼓励。 在大部分幼儿都完成后,教师拿出画好的巨幅小草的画“小朋友们花园里有花没?”。和幼儿把折好的花送给小草。幼儿贴花之前教师讲要求:(1)粘贴花朵时小朋友们要列队有秩序上前来贴,贴完后悄悄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粘贴时注意花朵疏密关系(叶子上教师提前贴好了双面胶)。
(3)一幅绘画和粘贴画相结合的`巨画完成了。
(三)教师总结
1.教师简单总结折花的方法,表扬表现出色的幼儿,并奖励幼儿,为他贴上红袋鼠。
2.巨画是谁作的?老师和所有的小朋友做的,幼儿体会一个道理合作的力量。
(六)活动延伸
幼儿自己做一小幅绘画与折纸相结合的折纸画送给最爱的
人或把学会的折法教给其他人。
(七)反思:
?花儿与蝴蝶》是一次小班的艺术活动,主要形式是绘画与折纸相结合的美术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绘画水平,主要活动方式是全班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全开纸大小的小草绘画作品,再学习利用彩色折纸折出花朵,粘贴于小草上,组成一幅独特的画。
整个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绘画色彩的美丽,体会到了折纸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小手肌肉的发展与协调能力。幼儿从自己制作的这一幅形式别样的大画中获得了满足感,喜悦感与成功感。并为探索其他材料作画埋下了浓厚的兴趣。
锁的秘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雪花片若干,大塑料盆,冰块、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猜猜它是谁?“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打一自然物:水)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二、探究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3、观察
教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雪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如: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4、动
教师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盆子,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让幼儿亲身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小结:水是流动的。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三、认识水的三态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教师把冰放入烧杯里在酒精灯上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4、师幼共同总结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四、讨论水的用处
师:小朋友们分小组讨论“水有什么用处?你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播放多媒体,加深幼儿对水的认识及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延伸】
教师同幼儿在手工区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增强幼儿节约用水意识。
锁的秘密教案篇6
活动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水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
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课件。
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活动难点:
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活动流程:
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
活动过程:
一、观察引趣
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二、猜想实验
(一)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表示它还在。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
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
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
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6、提问
(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
(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
(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迁移运用
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
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
活动反思:
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不足之处:
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
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
锁的秘密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旋律熟悉歌词,并乐意演唱歌曲《夏天真美呀》,感受夏天的美。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谈论过夏天的话题2、其他:课件,小动物的家活动过程:
一、夏姐姐的电话(引起兴趣——唤醒幼儿已有的夏天经验)
引导语:美丽的夏天快到了,我们一起出找找吧。
(幼儿听着好听的音乐进场)
1、提问:听这是什么声音?(电话铃)
2、原来是夏姐姐啊,那她想告诉我们夏天的什么秘密呢?(倾听)
3、提问:你们听到了哪些夏天的秘密?
小结:夏天来到了,小草绿油油,荷花开放了,夏天真美啊,小鸟喳喳喳,小鸭嘎嘎嘎,真美丽啊。
二、给小动物打电话(感受旋律熟悉歌词——感受夏天的.秘密)
(一)给小熊打电话(感受旋律)
引导语:夏天快来了,小动物们还不知道呢,我们一起打电话把夏天的秘密告诉它们吧。
1、你们想给谁打电话呢?(幼儿猜测)
看看,是谁啊?(出示小熊)
2、我们听着音乐把夏天的秘密告诉小熊吧,别忘了要张开小嘴巴哦
(引导幼儿用响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3、我们问问小熊你听见了?
4、第二次集体演唱。
5、过渡:太好了,唱歌的方法真管用,看小熊都出来玩咯。
(二)打电话给小青蛙(熟悉歌词)
1、提问:你们还想把夏天的秘密告诉谁呢?(放小青蛙的声音)
2、我们也把夏天的秘密告诉小青蛙吧。
3、幼儿再次演唱。
(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进行演唱)
过渡:哇,夏天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情,我们赶紧去告诉其他的动物朋友吧。
三、邀请更多的朋友(乐意大胆演唱——感受夏天的美)
1、树林还有许多动物朋友不知道吗,你们愿意把夏天的秘密告诉它们吗?
(幼儿集体演唱,要求幼儿大胆演唱)
2、看看,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现在请你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把夏天的秘密告诉它吧。
(幼儿自由地寻找小动物进行演唱)
小结:其实夏天还有许多的秘密,许多美丽的景色,我们去找找吧。
锁的秘密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重点: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难点: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教学准备:
1.每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石头,调查表人手一张
2.每组装有:糖、盐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这个谜语说的是谁:――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小科学家,揭开水的秘密,有没有信心?”
二、认识水的特性
1.请幼儿操作,填写调查表
(1)看一看
(2)尝一尝
(3)放一放
小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观看视频,感知水的另一特性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3.师: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以流动的,这是水的第一个秘密。可是你们知道吗?水也会变魔术(神秘的语气)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我是一滴小水珠,我会变魔术,钻进了冰箱里(操作:将小水珠塞进冰箱里)会变成什么呢?冰箱的温度越来越低了,到了0℃(幼儿回答)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2.冰变水继而变成水蒸气
师:,我是一个大冰块,太冷了,太冷了,快烤烤火吧!(操作:冰块变成水继而变成水蒸气)会变成什么呢?火的温度越来越高了,超过100℃(幼儿回答)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当温度达到100度时,就会变成水蒸气。
师:水有三种形态:固体,如冰块,液体就是水,和水蒸气。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第二个秘密了,那么,水的第三个秘密是什么呢?再揭开秘密之前,我请小朋友们做一个小实验。
四、水的作用
1.幼儿操作实验(每人将口袋中的物品倒进水盆里)
2.观察变化:物品慢慢融化
小结:水的`第三个秘密小朋友们已经揭开了,它就是水有溶解的超级本领,地球上80﹪以上的东西都能被水溶解。
师:今天,我们把水的秘密都解开了,心里感觉怎样(高兴,自豪),你们都是小小科学家。表扬自己!
小结: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水的作用真大。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总有一天水也会用完,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
五、延伸活动
和幼儿一起“节约用水”标志贴在卫生间的墙上,并和孩子一起讨论怎样做到节约用水(洗手、入厕后马上关紧水龙头、喝水时不洒水)
锁的秘密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